艺术本文与超本文
文学研究需要这样一种超语言学理论,它既能深入文学语言的内部,又能翻出到文学语言的外部,从内外各方面对文学语言作系统性思索。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由此应运而生。
洛特曼(Yury Lotman)是六十、七十年代名扬西方的苏联塔尔图学派的代表,他的文化符号学诗学被纳入本章讨论,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他继巴赫金之后,力图把艺术符号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环境去考察,这对结构主义无视社会历史环境的抽象语言学模式可以说形成一种类似于“解构”的力量; 但他也反对后结构主义那种摧毁任何整体或中心、一味解构的极端倾向,而是试图在一种宽广的文化视界上实现符号世界的重构。由此而论,他这种关于符号世界的解构中的重构行动,是与巴赫金的相类似的一种超语言学的符号学追求。但与巴赫金在激烈的正面交锋中努力探索超语言学的“对话”世界不同,洛特曼似对正面交战不感兴趣,但抱负更为远大、开阔和系统:他
《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第 252、251、50 页。
谋求使传统结构主义与新起的信息论、控制论和文化理论等综合为一个基本的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假定各种不同符号系统具有基本的统一性和功能上的相关性,而在此基础上论证探索艺术符号系统可能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超语言学符号学有理由被视为更具统一性和相关性的文化符号学(或历史符号学)。在符号系统的统一性和相关性相继被结构主义导向僵化和抽象化、被后结构主义全盘否定的时代,这种以新的方式重建符号学大厦的大胆举动,自然就是引人注目的了。而对于那些不满于解构而渴求总体慰藉的人们,无疑尤具吸引力。这样,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之受到重视,是并不令人奇怪的。
在《结构主义诗学讲演录》(1964)、《艺术本文结构》(1970)和《诗的本文分析》(1972)等著作中,洛特曼讨论了诗的语言的性质、艺术本文性质、本文与语境的关系等符号学问题。对此,我们不妨由他的艺术本文概念去略作理解。
当洛特曼把“艺术本文”(artistic text)看作特殊的“模式型系统”
(modelling system)时,他显然是在运用语言学观点。在他看来,语言从本质上说是“模式型系统”,即语言为世界提供“首要的控制原则”。由此而论,艺术本文正是一种赋予世界以秩序的模式型系统。但洛特曼认定,艺术本文不同于作为初始模式型系统的语言,而是建立在这种系统之上的第二级模式型系统。也就是说,他已从语言学进展到超语言学领域,认为艺术本文是超语言的模式型系统。这一观点原则上并未超出巴尔特关于文学的两级符号系统的论述,不过,洛特曼有自己的特殊着眼点。对他来说,艺术本文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多层次结构,这个结构内部各层次之间存在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这包括:从语词选择产生强化效果,高度有机的结构组织,多重复杂的语言符码等。语言信息的接受者须懂得有关语言符码,以便领会语言信息,同时,艺术本文的读者除了懂得语言符码外,还应掌握艺术符码。例如,要欣赏中国诗这种艺术性本文,首先应懂得汉语符码(如识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表达方式等),其次,更应掌握汉诗的平仄、节奏、韵律、意象、原型等艺术符码。每一艺术本文都由若干不同系统(字词的、图象的、格律的、音韵的)交叉而成,它们不断组合,冲突和破裂,如此循环,以至无穷,每一次都使艺术本文的意义丰富和变化。如果说“美即信息,”信息指系统的组织程度,那么,艺术本文就是高度凝缩、多重、变化和复杂的因而是美的信息系统。
这样,在洛特曼看来,艺术本文远远超越一般语言范畴:它是系统中的系统,关系中的关系,是尤为丰富、复杂和充满变化的话语形式。到此为止, 这一看法确实体现出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信息论和控制论等观点的新的综合,为理解艺术本文提供了新的东西。然而,它还未能反映出更为广泛的“文化”内涵,未能显示艺术本文作为包含众多信息处理系统的历史的真实结构这一特点。这就需要进而讨论洛特曼关于本文与“超本文”的关系的说明。
“超本文”(extra—text)与克里丝蒂娃的“互本文”(inter—text) 具相近处,即都相信本文的意义只有从它与其他本文的相关性上才能理解。但“互本文”未能就相关性本文的种种不同情况作明确的区分,而“超本文” 则直接指那种似乎超出本文之外、但又内在地制约着本文的艺术传统、历史环境和意识形态氛围等东西,这也就是文化。文化是“由若干个别系统组成
的统一体”,“整个人类制定、交流和保存信息的活动。”在文化内部,“个别系统应当通过多层次秩序中的相互联系和与整体的联系”去阐明。洛这表明,艺术本文的意义只有在整个文化环境中才能真正显示出来。本文本质上是与“超本文”联系着的:
任何艺术本文,唯有当其所起作用的集合体中存在审美沟通时才能发挥社会功能。既然符号—沟通不仅要求有一个本文,还要求有一种语言,那么,孤立地处于特定文化关联域和文化符码系统之外的艺术家的作品,就会象用一种无法理解的语言写成的“墓志铭”。洛
正是文化性“超本文”才为理解本文的意义提供必不可少的符码系统, 而如果离开这种“超本文”,本文的意义就是不可理解的因而也就是不存在的了。
这意味着说,艺术本文是双重性的:它既是包含众多信息系统的多层次结构(“本文”),同时,又是在更大的文化环境中运作的符号(“超本文”)。艺术本文的意义并不如结构主义所设想的那样是内在的,而是存在于本文与更广泛的文化系统即“超本文”的联系之中。
洛特曼的研究鲜明地展示出,文学不是纯语言现象,而是远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学不是所谓能指碎片或能指游戏,而是整体的、多层次的模式型系统。这就为人们点明了重构符号学诗学大厦的可能性。应当说,这种通过系统的本文理论分析而确立文学的更大的文化环境的关系的方法,是洛特曼的独创性贡献,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