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

  1.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SAS,ASA,AAS, SSS;我们也知道,“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些结论适用于所有的各类三角形。

我们在三角形分类时,还学过了一些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否会有一般三角形不适用的特殊方法呢?

我们知道:斜边和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根据“AAS”判定它们全等;一对直角边和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根据“ASA” 或“AAS”判定它们全等;两对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根据“SAS” 判定它们全等。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对直角边相等(边边角),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可能全等呢?

  1. ,在△ABC 与△A′B′C′中,若 AB=A′B′,AC=A′C′,∠C=∠C

′=Rt∠,这时 Rt△ABC 与 Rt△A′B′C′是否全等? 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实验:

把 Rt△ABC 与 Rt△A′B′C′拼合在一起(教师演示)如图 A(2),因为∠ACB=∠A′C′B′=Rt∠,所以 B、C(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因此,△ABB′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于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Ⅱ(二)”例3,可以知道∠B=∠B′。根据 AAS 公理可知 Rt△A′B′C′≌RtABC。

下面,我们再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

画一个 Rt△ABC,使∠C=90°,直角边 AC 的长为 2cm,斜边 AB 的长为3cm。

(l)分析:画 Rt△ABC 的关键在于根据条件先后确定三个顶点的位置。因为已知∠C=90°,所以画出一个 Rt∠MCN 就确定了点 C,又因为 AC 的长为2cm,所以只要用刻度尺在射线 CN 上量得 CA=2cm,A 的位置也可以确定。怎样确定点 B 呢?根据条件斜边 AB 的长为 3cm,把刻度尺的零点与点 A 重合, 转动刻度尺,使“3cm”的标线刚好落在射线 CM 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点 B 的位置。在几何里,我们常常用工具——圆规来代替刻度尺,寻找点 B 更方便、更准确。

  1. 按照下面的画法画三角形:

①画∠MCN=90°,

②在射线 CN 上取 CA=2cm,

③以 A 为圆心,3cm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 CM 于点 B,

④连结 AB(图 B)。

  1. 把△ABC 剪下,两位同学比较一下,看看两人剪下的 Rt△是否可以重合。
  1. 上面的实验和操作,说明“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就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公理(简称 HL)。

(说明:上述实验,实质上证明了 HL

定理,因此,画图的操作活动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要求。) 3.例题

例 1 具有下列条件的 Rt

△ABC 与 Rt△A′B′C′(其中∠C=∠C′=Rt∠)是否全等?如果全等, 在( )里填写理由;如果不全等,在( )里打“×”:

(1)AC=A′C′,∠A=∠A′⋯⋯⋯⋯⋯⋯⋯⋯⋯⋯⋯⋯( )

(2)AC=A′C′,BC=B′C′⋯⋯⋯⋯⋯⋯⋯⋯⋯⋯⋯⋯⋯( )

(3)∠A=A′,∠B=B′⋯⋯⋯⋯⋯⋯⋯⋯⋯⋯⋯⋯⋯⋯( )

(4)AB=A′B′,∠B=B′⋯⋯⋯⋯⋯⋯⋯⋯⋯⋯⋯⋯( )

(5)AC=A′C′,AB=A′B′⋯⋯⋯⋯⋯⋯⋯⋯( )

例 2 已知∠ACB=∠BDA=Rt∠,若要使△ACB≌BDA,还需要什么条件? 把它们分别写出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就写几种):

(说明:设计本例要求学生执果索因,缺什么,找什么,这既可帮助学生熟悉基本定理,又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

例 3 已知:在△ABC 和△A′B′C′中,CD、C′D′分别是高,并且 AC=A

′C′,CD=C′D′,∠ACB=∠A′C′B′。求证:△ABC≌△A′B′C′。完成下列分析:

例 4 已知:AC∥DF,AC=DF,BE=CF,∠B=Rt∠。求证:△DEF 是 Rt△。

(说明:本题用三角形全等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有助于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