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年)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出身于英国伦敦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是英国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祖辈都是律师。莫尔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谙熟拉丁文。14 岁时,莫尔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后由于父亲的反对,而转入新法学院学习法律。当时牛津大学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中心,莫尔在这里掌握了希腊文,钻研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当了律师,并很快成为伦敦法律界颇有声望的头等律师,不久被选为国会议员。1504 年,莫尔反对亨利七世为了公主嫁妆和王太子晋爵典礼向国会索取巨额补助费的要求,而被亨利七世怀恨,莫尔被迫脱离政界。

亨利八世继位后,莫尔由于博学、政绩和声誉高,得到亨利八世的器重, 先后担任伦敦市副执行官、财政副大巨、下议院议长等重要官职。1529 年, 被亨利八世任命为大法官(类似首相的职务),成为英王之下的第一位政要人物。莫尔因对亨利八世离婚案持异议并在教会政策问题上与国王意见分歧,于 1534 年被诬谄入狱,1535 年被处死。

莫尔所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代。他目睹圈地运动对农民的残酷剥夺,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因而对社会制度不满,产生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乌托邦》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乌托邦》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写于 1516 年,并于同年在尼德兰的卢文城出版。该书模仿柏拉图《理想国》的对话体裁,采取文学游记描绘的形式,借一个航海家之口, 描述了一个为世人所不知的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制度。

《乌托邦》全书分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莫尔猛烈抨击了当时英国社会。他指出,英国的国王、贵族、僧侣、银行家、高利贷者,像“公蜂一样,一事不做,专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①,他们对城乡劳动人民“敲骨吸髓, 重利盘剥”,城乡劳动人民终日辛勤劳动,却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莫尔还对圈地运动作了深刻的揭露,形象地将圈地运动称为“羊吃人”运动。

在《乌托邦》的第二部分中,莫尔以丰富想象和精心的设计,通过一名航海家的描绘,让人们了解到乌托邦社会的全貌。

在莫尔笔下,乌托邦是个公有制社会,土地、生产工具、房屋和个人消费品等一切财产都归社会全体成员所有。乌托邦居民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利也是平等的,消费品按需要消费,没有货币,人们视金钱如粪土,便桶、溺器、犯人的锁链、镣铐这些低溅的东西都是用金银制成的。珠宝也是只作儿童的玩具。莫尔这样描写,表明他憎恨拜金主义。

①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83—84 页。

① 《乌托邦》,第 34 页。

在社会生产劳动方面,乌托邦人的主要生产部门是手工业和农业,基本经济单位是家庭。家长是德高望重的老人,领导全家的生产劳动,每个家庭类似一手工作坊,由亲属组成,有成年人 10—16 名,只从事一种手工业品的生产。由此看来,乌托邦人的家庭是以生产为基础,已不完全由血缘关系维系了。乌托邦的国民经济基础是手工业,城市的四周田野是农场,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每个乌托邦人都必须轮流在农场劳动两年。在乌托邦,人人劳动,尽其所能,劳动时间每人每天 6 小时,其余时间从事科研、文化学习和娱乐活动。莫尔已经意识到消灭城乡差别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了。

乌托邦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家庭不但是生产单位,而且也是消费单位。人们从公共仓库领取自己所需的一切物品,人人穿同一式样的“工作服”和“公民装”,有家但不自炊,基本上都在公共食堂就餐。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贯彻民主政治原则,各级官吏都由民主方式选举产生,如有不称职,可以随时撤换。乌托邦最高首脑由众望所归的最贤能者终身任职,如果他虐待人民,人民可以罢免他。官吏则一年选举一次,乌托邦各级行政官员都是为人们谋福利的公仆,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没有任何特权, 没有官僚习气,人们非常尊重他们。

乌托邦国家的任务是组织经济生活和巩固国防。人们宗教信仰自由,法律简单明确,只有几条根本大法,人民一看就懂,没有法院,没有警察,没有监狱。但在乌托邦里还有奴隶。奴隶来源于罪犯、战俘和买来的外地人, 他们从事苦工。

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描绘了一个没 有私有制度、没有城乡差别、人人劳动、彼此平等、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反映了早期无产者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对以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