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

  1. 日本的统一和封建秩序的重建

16 世纪的日本,旧的封建贵族在长期的内战和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力量消耗殆尽,走向了没落,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武士地主阶级,即战国大名。战国长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和大名之间的混战破坏了农业生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妨碍了各地 区商品的流通。因此,农民和商人都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实现国家的统一。16 世纪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面对农民起义烈火到处燃烧、新兴市民的斗争方兴未艾的情况,大名感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统一全国,以便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16 世纪中叶,尾张国(今爱知县名古屋一带)的大名织田信长(1534—

1583 年)的势力逐渐强大。他起初只是一个中等封建主,由于他鼓励工商业, 提倡天主教对抗佛教,夺取寺院的土地,采用葡萄牙人输入的枪炮,建立骑兵常备军,很快发展强大起来。从 1558 年起,织田信长先后兼并了邻近的美浓国、近江国和越前国,开始了统一日本的大业。1568 年 9 月,他攻占京都; 1573 年,废黜将军足利义昭,推翻了室町幕府的统治;1576 年,他迁到新安

土城(今滋贺瑟琶湖东岸)进行统治。从 1558 年到 1573 年的 15 年间,织田

信长先后打败了 36 个大封建主。但织田控制政权后,对天皇假装顺从,不采用“将军”称号,实际上在他统治的 14 年中(1568—1582 年),乃是个人专权。

织田信长为了巩固封建地主政权,1574—1580 年,残酷镇压一向宗农民运动。并实行土地调查登记,削减了一部分土豪、寺院的私有领地,并彻底地消灭了庄园制度残余,强迫农民交出武器,以防止武装反抗。他还削弱佛寺的封建势力,关闭甚至烧毁寺庙,屠杀僧侣数千人,对不受约束的自治城市也给以打击。织田信长虽然加强了封建统治,但他并没有完成对日本的统一,当时的日本有 66 国,他只控制了其中的一半。1582 年,他被部下明智光秀所杀,统一事业由他的亲信丰臣秀吉完成。

丰臣秀吉(1536—1598 年)出身于武士家庭,原姓羽柴,是织田信长的部下。在织田死后,他打败其他对手,控制了政权。1586 年他出任太政大臣, 改姓丰臣。他在拥护天皇的名义下,以大阪为根据地进行了 4 次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了四国、九州、本州中部和北部各地大名,从而结束了战国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初步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事业。

丰臣秀吉的统治中心在桃山。由于他出身低下,想通过恢复天皇的权威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因此,他把收成在七千石以上的土地献给了天皇,并召集大名,要求他们不得侵占皇室领地,要尊重天皇,而他自己也不称“将军”,

只从天皇那里得到“关白”的称号(“关白”是辅助天皇的要职)。与此同时,他还把没收战败大名的土地分赠给自己的部下,以笼络人心,培植和壮大自己的势力。

丰臣秀吉对农民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下令没收农民手中的武器,凡农民拥有的枪炮、刀斧、弓箭等一律上缴。严禁人民佩刀,从此携带武器成为武士的特权。丰臣秀吉还规定,父子和亲属不得同居,应分别立户。农民必须永远居住在村庄,不许弃耕改业迁往他处,并把农民编成五人组或十人组, 实行组内连保制。

国家的初步统一完成后,丰臣秀吉积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他妄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征服亚洲。1592 年和 1597 年,丰臣秀吉两次进攻朝鲜,但在朝中两国军队的打击下,每次都遭到可耻的失败。1598 年,丰臣秀吉在着手准备新一轮的侵略战争中死去,对外扩张的侵略计划终于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