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害失地农民的皿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从 16 世纪开始,英国工场手工业有了迅速发展。作为传统工业的毛织业在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毛织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羊毛需求量的增加,1430

—1540 年 100 多年间,羊毛价格上涨了 2 倍①,养羊有利可图。许多贵族地主用篱笆把土地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贪婪的贵族大肆强占传统的公用土地,或强迫农民退佃,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圈地现象在 13 世纪时出现,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形成高潮。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使与市场有联系的新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增加了土地和货币收入,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变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准备了前提条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圈地运动的实质作了深刻的揭露:“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的,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从此,圈地运动就有了“羊吃人”之称。

圈地运动的发展影响国王的税源和兵源,大批农民丧失土地,颠沛流离, 无以为生,社会动荡不安。都铎王朝的历届政府和国会曾多次颁布法令,限制和禁止圈地。1489 年,亨利七世颁布法令,禁止将那些至少带有 20 英亩土地的农庄圈为牧场。1515 年,亨利八世限令把改为牧场的耕地在一年以内复原;1533 年,又颁布法令,规定一个牧场主饲养的羊群数不得超过 2000 头。但这些法令从没有认真执行过,政府对违背法令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没有绳之以法。因为那些执行这些法律的法官,就是圈地既得利益者①。

另一方面,从 16 世纪 30 年代起,都铎王朝却制定一系列禁止流浪的法

① E.N.Williams:《企鹅英国及欧洲史大辞典》,1980 年英文版,第 399 页。

① 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资本主义时期),三联书店 1963 年版,第 25 页。

① [英]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三联书店 1958 年版,第 224 页。

令,迫害破产农民。1530 年的法令规定,除年老、丧失劳动力者得领取乞食特许证外,凡身体健壮的流浪者,一律逮捕,系于马车后部,鞭打至流血为止,然后迫令立志愿劳动誓言,遣送回原籍。1536 年,亨利八世又重申前令, 并规定凡第二次违令被捕者,鞭打之外,再将耳朵割去一半,第三次违令者, 则处于死刑。1547 年,爱德华六世即位,迫害流浪农民的法令更为残酷。凡拒绝工作的人,一经别人告发,即判为告发者的奴隶,主人有权用鞭子或铁链强迫其工作。如果奴隶逃跑超过 14 天,就判为终身奴隶,并在额上或背上打上“S”(“Slave”[奴隶]一词的第一个字母)烙印,主人可以任意赠送、转让或出卖。三次逃跑的奴隶,以叛逆罪处以死刑。如果奴隶企图反抗,主人可以立即将他处决。如果一个流浪者在某地 3 天无所事事,就要被遣送回籍,在胸前打上“V”(“Vagabond”[流浪者]一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烙印, 并系上锁链,在街头等处服役。法律还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领去当“学徒”,男的当到 24 岁,女的当到 20 岁;如果逃跑,则罚为“师傅”的奴隶。为了便于识别,主人可以在其奴隶的脖子上、手上或脚上套上一个铁环。1572 年,伊丽莎白的一项法令规定,14 岁以上没有领到乞食特许证的乞丐,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他 2 年,就要受毒打,左耳打上烙印;如果

再次行乞而且年过 18 岁,又没有人愿意使用他 2 年,应处死刑;第三次重犯的,以叛逆罪处死无赦。据哈林兹海德编年史记载,亨利八世统治时期(1509

—1547 年)被处死的失地农民有 72000 人。伊丽莎白统治时期,每一年都有

300—400 人被送上绞刑台。马克思把这些法令称之为“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①。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农民在被剥夺土地之后,又用暴力把他们变成工资奴隶,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廉价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迫害流浪者的血腥立法,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抵抗。整个 16 世纪,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536—1537 年,英国北方的约克郡和林肯郡爆发了农民起义。此后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其中以爆发于诺福克郡的起义影响最大。

1549 年 6 月,在圈地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诺福克郡温千姆镇,农民拆毁地主圈地的篱笆,成为起义的开端。农民推举小贵族罗伯特·凯特兄弟二人为起义领袖。凯特率领起义农民直捣诺福克郡首府诺里季,起义迅速波及全郡。7 月初,起义农民扎营城外一个名叫摩斯荷尔德的丛林中。城市里的失业工人、破产手工业者和丧失土地的流浪者,纷纷参加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 2 万多人。

起义农民在丛林中拟订了 29 条纲领,准备送交国王。纲领要求停止圈地,任何庄园主不得自由购买土地,恢复农民使用公有地的权利,降低地租, 废除庄园法庭,消灭农奴制的残余,所有农民应该得到自由,不得再向居民征收任何什一税。这是一个温和的纲领,并未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取消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只反映了小贵族和富裕农民的利益,显然不能满足广大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的要求。起义的贫苦阶层在另一份文件里说:“我们要拆毁栅栏,填平沟渠,让每一个人都有使用公共牧场的机会。⋯⋯我们希望自由、平等和同样使用一切物品。”

英国政府被起义的规模所吓倒,国王爱德华六世采用欺骗和镇压的手法对付凯特起义。一方面派人带来大赦令,假意答应农民的部分要求;另一方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239 页。

面派兵进攻起义军的营寨。农民军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他们说:“我们是无辜的人,正直的人,用不着任何人来赦罪。”起义军击溃了国王的军队,并于 7 月 22 日攻占了诺里季城。这时英国西南部的德文郡和康瓦尔郡也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凯特想和西南农民军联合,但计划未能实现。英国政府镇压了西南部的起义后,由瓦维克伯爵率领 1.5 万人的德、意雇佣军,勾结当地贵族武装,疯狂镇压起义。起义军被迫撤出诺里季,驻扎在城外丛林里。在斗争的关键时刻,起义军内部出现矛盾和分裂,又不善于同正规军作战, 经过 2 天的激战后,于 8 月 27 日在杜辛德尔河谷完全溃败。3500 多农民军在战斗中牺牲,凯特兄弟被俘后,被绞死。

凯特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仍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民以革命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土地权利,使封建主从此不敢到起义地区收租,因此诺福克一带保存了许多自耕农。这些自耕农后来成了 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的主力。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农民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动摇了封建统治, 预示了革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