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1. 资本主义关系在西欧的荫芽

世界近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制度内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成长起来。在漫长的中世纪社会里,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技术, 到 16 世纪初,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在纺织业和采矿业最为显著。在纺织业中,15 世纪末出现了自动纺车,纺线和缠线的过程合而为一,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此同时,卧式织布机也得到了改进,被广泛推广,逐渐取代了立式织布机。漂洗呢绒的技术也有了发展,以前用人工搓洗,改为用水轮牵动大木槌,打净在漂洗中的呢绒。由于纺织业技术的改进,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家个别城市的丝织业和棉织业开始流行起来。在采矿业中开始将新发明的水轮联结在重力锤、起重机或其他机械上,用以运升矿石,洗涤或压碎矿物。人力车、风车、水轮等机械装置的使用,使欧洲的铁、铜、锡等矿物的产量日增。

劳动技术的进步使冶金和金属制造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14 世纪起,已

出现了高达 3 米以上的大熔炉,使用了以水轮或大风车牵引的大风箱,能熔出铁液浇铸各种金属工具或武器,并可熔化生铁,炼出较高质量的钢。金属加工机器除了简单的镟床、钻床、磨床和拔丝机、延压机、起重机外,还出现了重达 1—2 吨的重力锤,能制造铁丝的拉丝机。

航海术也迅速进步。从 13 世纪起,欧洲人就开始使用指南针。14 世纪已能编制精确的天文表,造出千吨的轻便帆船,使在大洋中航行成为可能。生产力的发展也表现在农业方面。铁犁逐渐推广,开始大量垦荒,扩大

了耕地面积。在耕作制度上,实行多田轮作制,深耕细作。农业用的水车和风车不断改善。果园和菜圃日益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在这一时期有了明显的增加。

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要求社会劳动进一步扩大分工,首先是手工业分成更多的专业部门。在 15 世纪,德国的法兰克福共有 190 种不

同的手工业者的行业,巴塞尔有 120 种,海德堡有 103 种,法国的巴黎更是

多达 350 种①。以前作为农业副业的酿酒、制面包、缝衣等,这时也脱离农业, 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生产的增长,西欧开始形成许多工业中心: 佛兰德尔以呢绒著名,米兰以制造甲胄、托勒多以制造刀剑著名,尼德兰的

① 斯卡兹金等主编:《中世纪史》第 2 卷,莫斯科 1954 年版,第 10 页。

造船业特别发达,英国约克和诺福克的羊毛织品远销国外。在中欧若干地区, 集中发展了开采和熔炼铜、银、铅、锌等业。

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还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脱离了农业。与工业中心形成的同时,出现了专为工业生产原料和食品、酒类的农业区。尼德兰专门饲养乳牛,输出奶油和干酪;德国莱茵地区和法国香槟一带,大量种植葡萄,酿造各种酒类;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和格拉那达以生丝著称,卡斯提则生产羊毛。

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增加和国内外市场的形成,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凡是在货币关系排挤了人身关系和货币贡赋排挤了实物贡赋的地方,封建关系就让位于资产阶级关系”①。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是意大利北部和佛兰得尔(今比利时)一些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自 14、15 世纪开始,手工业行会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一些生产条件较好的手工业者富裕起来,上升为小业主。他们当中的极少数人再积累较多的资金,并突破行会的限制,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手工工场主。而帮工、学徒以及破产的行会师傅变为领取“报酬”(一定工资)的雇佣工人。

由于生产逐渐社会性,商人的作用日益重要,从小商品生产者中分离出的商人阶层,经常收购、批发制成品,成为包买主,贫困的小生产者在竞争中因缺乏资金或为了添置新的生产资料,不得不求助于包买主。这样,小生产者在经济上就逐渐依附于包买主——商业资本了。通过小生产者的分化和手工业的从属于商业资本,在意大利北部和佛兰得尔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最初萌芽。15 世纪时法国的巴黎、德国的科伦等比较发达的城市中,也出现了新型的手工工场。在英国,在“布业家”(包买主)支配下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从 15 世纪中期开始已逐渐重要起来。

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发生,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它既不是普遍现象, 也很不成熟。它只是稀疏地见于地中海沿岸的城市以及英、德、法等国的沿海城市。早期的手工工场,和封建行会手工业区别并不大,所不同的是雇佣的工人人数较多,作坊扩大了,资本家仍披着行东、商人的外衣,工人仍保留着小生产者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在旧的形式下孕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