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波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干涉、衍射等波的特性。1900 年,普朗克在解决黑体辐射所遇到的困难时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即认为黑体的辐射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1905 年,爱因斯坦又把能量子的观点用于光波上,认为光能量也是一份一份传送的,每一份能量称为光子,由此成功地解释了当时困扰物理学家的一个难题——光电效应。换句话讲,光量子概念告诉人们,光不仅具有波的特性,同时还具有粒子的特性。那么客观物体及微观粒子是不是也能表现为波动呢?这个问题已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回答了。
1892 年 8 月 15 日,路易斯·德布罗意生于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在少年时期,他的双亲就相继去世了,他是由哥哥抚养长大的。起初他热衷于历史学,但自从参加了第一届索尔维物理学讨论会后, 他聆听了关于光、辐射和量子的性质评述后,立即激起了他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他想,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实物粒子有没有波动性呢? 这在当时是个大胆的设想,但这种想法很快就受到爱因斯坦等人的重视。德布罗意决心找出粒子波的波动特性与粒子特性的联系。
作为波的特征量是波长(λ)或频率(? ),而作为粒子的特征是粒子的动量与能量,因此波长为λ、频率为? 的光波的量子性(能量与动量) 关系为:
E=h? =hc/λ, P=h? /c=h/λ。
式中 h 是普朗克常数,c 是真空中的光速。假设实物粒子的动量为 m? ,则通过类比,可以知道实物粒子的波动关系:
P=m? =h/λ, λ=h/P=h/(m? )。
这就是质量为 m,动量为 m? 的粒子的波长。1927 年,汤姆逊等人通过实验观测到电子束具有衍射特性,从而证明电子的波动性,下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电子波的波长:
电子是由金属阴极经过加速电压加速后发射出来的,电子的能量及动量取决于加速电压。假使电子从金属阴极脱出时初速为零,则根据能量守恒,有:
所以
λ=h / (mυ)=h / 2meU= 12.25 ( ° )。
式中 e,m 分别是电子的电量和质量,U 是加速电压。可见,对 1000 伏的加速电压,电子波的波长为 0.12 埃(Å)(1Å=10-10 米)!而可见光光波长为 4000A 以上,对于质量更大的物质,波长就更短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般看不到物质波的波动特性的原固了。
读者还不妨计算一下自己走路时的人体波波长,假设走路速度为每小时五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