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 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山脚下繁花似锦的季节已经过完了,而高山上山寺附近的桃花却刚刚盛开。诗中隐含的意思是高山上的季节比山下来得晚,进而推知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的温度低很多。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降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就要降低 6℃左右。因此,在许多高山顶上温度都在零度以下,终年被雪覆盖。
但是,温度也有反常的时候。例如夏天雨后初晴、月光普照的时刻, 地面因降雨和辐射,温度急剧下降,贴地面的空气温度减小,出现高度上升温度增大的现象。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该大气层被称为逆温层。
那么逆温层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空气的水平移动形成逆温层。白天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陆地要比海洋升温快。而陆地上被晒热的空气团在风的吹动下,移向海面,这样,海洋表面的空气温度就要比它上一层空气的温度低,使海面上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形成了大气逆温层。
■
二是地面辐射冷却形成逆温层。在暖和季节的晴朗夜晚,白天被阳光晒得炽热的地面,将会辐射出大量的热量,使地面土壤的温度下降。这样, 紧贴地面的空气都冷却了,而较高层的空气还没有来得及冷却,从而形成逆温层。这种逆温一般在日落后出现,午夜加强,黎明前最盛,日出时消失。
■
三是空气下沉压缩形成逆温层。地球上的空气常常会形成强烈的旋涡。旋涡方向为反时钟的叫气旋,顺时钟的叫反气旋。反气旋是一个高压区,中心压力最高,空气由中心向外围流。由于地面风的辐射扩散作用, 空气向外流散,上面的空气往下沉,同时伴随压缩升温的过程。上层空气由压缩升温。从而形成了逆温层。
逆温层有时有利于电波传播,有时又妨碍电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