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霹雷,哈恩惊呆了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核物理创始人卢瑟福在逝世的前几年,曾公开明确地宣称:“原子转化对科学家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控制原子能,以使它具有实际的价值;而且我认为我们显然将永远不能做到这一点。”
卢瑟福的这个“永远”只维持了 5 年时间,因为在 1938 年底,即 1938
年 12 月 22 日就有一位老人把一篇关于原子核发生核裂变的文章寄给了德国《自然杂志》编辑部,这位老人就是化学家,物理学家哈恩。
说起哈恩对原子核裂变的发现还有一段很不平凡的经历。1938 年,物理学家费米在《物理研究》杂志上报告了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结果后,立即引起科学家们的热烈讨论。费米将其中一种产物称为“超铀元素”,认为是铀接收中子后变成了一个原子量更大的元素。有些物理学家却认为它就是 91 号元素镤,但大家都拿不准。
这时与哈恩共同研究放射性的梅特纳深知解开“超铀元素”之谜的重要性,就说服哈恩与他合作,从化学分析的角度测定反应后的生成物。
哈恩测量的结果证明生成物里并没有镤,这似乎是支持了“超铀元素” 的看法。而且哈恩还发现,在费米的实验中有好几种“超铀元素”。然而, 在巴黎的约里奥·居里夫妇都经过实验证明,费米实验的生成物是一种类似于锕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与稀土元素相似。哈恩却不以为然,认为居里夫妇一定搞错了,并决心不再看他们这方面的论文。可 1937 年的 12 月
17 日,他的一名助手施特拉斯曼看到了居里夫妇的第三篇文章,立即意识到它的深远意义,不管哈恩如何固执,施特拉斯仍扼要地讲述了居里夫妇的实验结果及推证。哈恩一听完,如同晴天霹雷,一下子惊呆了!他立即向实验室冲去,重复了费米实验,并对生成产物进行了细致的测定与分析。经过连续几天工作,哈恩终于弄明白了,中子轰击铀元素不是生成了“超铀元素”,而且发生了核裂变生成了元素钡。
这一发现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1942 年,费米成功地使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堆运转,从而彻底埋葬了卢瑟福关于“永远无法控制原子能” 的预言。正由于哈恩的这一重大发现,他获得了 1944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