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起义

深刻的社会危机导致剧烈的政治革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7 世纪以后,中国和西方的封建统治者都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但是,由于形成这些危机的社会经济因素不同,阶级结构不同,政治结构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政治革命也就在斗争形式、斗争内容和目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成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革命,从而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进程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

明朝末年,尖锐的社会矛盾终于导致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末农民起义虽然规模空前,但它在革命初期并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明确的目标,这与历史上数不清的饥民暴动和官逼民反的斗争别无二致。当起义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他们萌生了推翻朱明王朝、建立新政权的期望,但也只是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从未想到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因而,明末农民起义的结局必然和以往历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样,成为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工具。1644 年,清军入关,中国又从明王朝进入到另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统治时期。

正当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而起的时候,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上的英国国会同国王的矛盾已经发展成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战争规模和剧烈程度都远不及明末农民战争,比明末农民起义要温和得多,但就其性质和完成的历史任务而言,这场革命

①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第 414 页。

②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二十三,第 8 页。

在英国历史上和欧洲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蕴含的革命意义远比明末农民起义强烈得多。在革命过程中,无论是独立派还是平等派, 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封建传统的叛逆,他们不是为了王位而战,而恰是为了限制王权而战。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改造旧的统治秩序,而是要建立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