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革命前英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成为最富有的阶级,在资产阶级中,一般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并不很强大,因为英国的许多工业部门还落后于荷兰、法国,真正经济力量比较雄厚的是大资产阶级,特别是居住在伦敦商业区的那些被称为“金匠”的大金融家和那些被授予特许状的海外贸易公司的股东们。大金融家很早就与宫廷发生关系,并且扮演了向国家放贷的高利贷者的角色。由于英国在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实行的贸易独占制度,这些贸易公司可以靠独占地位而任意抬高物价。这一特殊地位,使得那些大金融家和海外贸易公司的股东们在与专制国家的关系上,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从总的倾向上看,其既得利益与专制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要进一步发展,则势必与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不可回避的矛盾,因此,大资产阶级还是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但是,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地说还不够强大,在意识形态领域也还提不出一套理论体系,以致后来在革命中还得利用宗教的旗帜。另外,由于资本主义深入农村,形成了一个新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同新贵族建立了反封建的联盟。有赖于这个联盟,革命才得以发动起来。

新贵族作为一个阶级,是在 16 世纪初国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时形成的。亨利八世将教会的管理权从罗马教皇手中夺到国王手中;取消天主教,建立起英国国教“圣公会”;同时没收天主教会的全部地产予以出售。购买教产的主要是商人、官吏、富有的自由农民以及部分大地主。这些人买到土地后几乎立即进行圈地,变为新贵族,使得新贵族终于形成为一个阶级。新贵族有贵族的头衔,享有贵族的特权,但其经营方式则是资本主义的,故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而且,新贵族除来源于进行圈地的旧贵族外,相当多的人原来本是商人,因购买土地及贵族头衔而变成新贵族的。

这个在经济利益上与资产阶级一致的新贵族阶级,在政治要求上也同资产阶级站在一起。他们后来参加并领导革命并不是追随资产阶级, 而是由于自身与封建制度的矛盾造成的。英国虽然出现了圈地运动,但从法律上说,全部土地仍属于国王。而且,大多数地区并未发生圈地, 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根据这种制度,任何领有土地的贵族, 包括新贵族,都必须向王室缴纳“骑士捐”。这就是体现封建关系的骑士领地制。国王还利用权力阻止圈地,对圈地者课以大量罚金。对于新贵族来说,其地产在经济上已属资本主义性质,而在法律上却要受封建性限制,表现出上层建筑已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基础上,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共同发动和领导了革命。

革命爆发前,英国农民的主要部分是自耕农。他们除向地主缴纳地

租外,还要负担其他封建义务。因此,他们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希望成为自己份地的主人,农民的下层主要靠公有地维持生活,圈地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恶化。因此,广大农民一方面在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是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从也反对圈地运动这一点来说,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

城市中的平民,主要包括手工工场的工人、手工业者、小商贩、工匠、水手、码头工人等,他们大多是因圈地而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的, 身受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力和自由,经济上则难以为生,因此,他们是资产阶级革命中一支很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