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查专科性类书
《太平广记》,专收小说异闻;《元和姓纂》、《万姓统谱》之类,专收姓氏;《全芳备祖》、《植物名实图考》,专收植物;《事物纪原》、《格致镜原》,专考事物起源;《喻林》收古书中设譬之词;《子史精华》收子史两大部类书中名言隽句。这些都可以算作是专科性类书。
专科性类书的使用价值,往往超过一般类书,因为收编范围小,目标集中,易于查找。
多数专科性类书为私人编制,其中不乏精善之作,而粗制滥造者亦复不少,使用时应予注意。
《太平广记》五百卷,宋李昉等奉敕编,有中华书局 1961 年平装十册。这是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因
书成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名之为《太平广记》。
此书旧刻本前列有引用书目,共三四三种,实际不止此数。据近人统计, 其中有书目而书中没有的十五种,书目没有而书中实引的一百四十七种,合计引书四百七十五种(见邓嗣禹《太平广记引得序》)。这些书半数以上都已散佚,就是存留的也有不少残阙和错讹之处,现在就只能依据《太平广记》来作辑佚和校勘了。全书按题材分为九十二大类,又分一百五十余细目,类目下引书多以人名为标题,下注出处,不仅便于翻检,而且可以给研究小说史提供线索。其卷目如下:
神仙(1—55),女仙(56—70),道术(71—75),方士(76—80), 异人(81—86),异僧(87—98),释证(99—101),报应(102—134), 征应(135—145),定数(146—160),感应(161—162),谶应(163), 名贤风谏附(164),廉俭吝啬附(165),气义(166—168),知人(169
—170),精察(171—172),俊辩(173—174),幼敏(175),器量(176
—177),贡举氏族附(178—184),铨选(185—186),职官(187),权倖(188),将帅(189—190),骁勇(191—192),豪侠(193—196), 博物(197),文章(198—200),才名好尚附(201),儒行怜才、高逸附
(202),乐(203—205),书(206—209),画(210—214),算术(215), 卜筮(216—217),医(218—220),相(221—224),伎巧(225—227), 博戏(228),器玩(229—232),酒酒量、嗜酒附(233),食能食、菲食附(234),交友(235),奢侈(236—237),诡诈(238),谄佞(239— 241),谬误遗忘附(242),治生贪附(243),褊急(244),诙谐(245
—252),嘲诮(253—257),■鄙(258—262),无赖(263—264),轻薄(265—266),酷暴(267—269),妇人(270—273),情感(274), 童仆奴婢(275),梦(276—282),巫厌咒附(283),幻术(284—287),
妖妄(288—290),神(291—315),鬼(316—355),夜叉(356—357), 神魂(358),妖怪(359—367),精怪(368—373),灵异(374),再生
(375—386),悟前生(387—388),冢墓(389—390),铭记(391—392), 雷(393—395),雨风虹附(396),山溪附(397),石坡沙附(398), 水井附(399),宝(400—405),草木(406—417),龙(418—425), 虎(426—433),畜兽(434—446),狐(447—455),蛇(456—459), 禽鸟(460—463),水族(464—472),昆虫(473—479),蛮夷(480— 483),杂传记(484—492),杂录(493—500)。
邓嗣禹《太平广记引得序》谓“此书成于宋初,征引载籍四百七十余种, 古代佚文琐事,秘籍遗文,几咸在焉。虽多谈神怪,而采摭繁富,名物典故, 错出其间,唐宋以前书,世所不传者,断简残篇,尚间存其什一。其卷帙轻者,往往全部收入,尤足珍贵。⋯⋯不特研究社会史料及风俗变迁者必当以是为总汇,即六代两唐,亦多足资考证。”
《太平广记篇目及引书引得》(引得第十五号),邓嗣禹编,1934 年燕京大学印。引得按中国字庋撷法排列,分书名与题目二种:《书名引得》以书为主,而以各卷某条,及其题目列入之;《题目引得》以题为主,列入卷数条数,而不再列书名。读者应注意利用此引得。
《事物纪原》十卷,宋高承撰,后人曾不断增辑。有明刊本,格致丛书本,惜阴轩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郡斋读书志》谓此书“自天地生植,与夫礼乐刑政,经籍器用,下至博弈嬉戏之微,虫鱼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
据《直斋书录解题》,原书十卷,仅二百七十事。《郑堂读书记》称今本“虽为后人叠加增益,而体例无改其旧,且皆考索古书,求其缘起,间有未精审处,亦百中一二耳”。
丛书集成本即据惜阴轩丛书本排印。其卷目如下:卷一(凡七部,共一百七十事)
天地生植部第一(凡二十四事) 正朔历数部第二(凡二十八事) 帝王后妃部第三(凡二十六事) 嫔御命妇部第四(凡二十八事) 朝廷注措部第五(凡二十七事) 治理政体部第六(凡一十八事) 利源调度部第七(凡一十九事)
卷二(凡五部共一百九十事,应作一百八十九事) 公式姓讳部第八(凡三十六事)
礼祭郊祀部第九(凡三十八事) 崇奉褒册部第十(凡二十六事)
乐舞声歌部第十一(凡五十一事,应作五十事)
舆驾羽卫部第十二(凡三十九事) 卷三(凡四部共一百六十七事) 旗旐采章部第十三(凡四十事) 冠冕首饰部第十四(凡三十九事) 衣裘带服部第十五(凡四十四事) 学校贡举部第十六(凡四十四事) 卷四(凡五部共一百六十七事) 经籍艺文部第十七(凡四十四事) 官爵封建部第十八(凡二十八事) 勋阶寄禄部第十九(凡三十事) 师保辅相部第二十(凡二十九事)
法从清望部第二十一(凡三十六事) 卷五(凡六部共一百九十六事)
三省纲辖部第二十二(凡四十八事) 持宪储闱部第二十三(凡三十事) 九寺卿少部第二十四(凡三十九事) 秘殿掌贰部第二十五(凡二十六事) 五监总率部第二十六(凡二十二事) 环卫中贵部第二十七(凡三十一事)
卷六(凡六部共一百七十六事,应作一百七十七事) 横行武列部第二十八 (凡二十一事)
东西使班部第二十九(凡三十七事)
节钺帅漕部第三十(凡三十三事,应作二十三事) 抚字长民部第三十一(凡二十八事,应作三十八事) 京邑馆阁部第三十二(凡三十二事)
会府台司部第三十三(凡二十六事)
卷七(凡六部共一百八十二事,应作一百七十六事) 库务职局部第三十四(凡二十八事)
州郡方域部第三十五(凡二十三事) 真坛净社部第三十六(凡三十二事) 灵宇庙貌部第三十七(凡二十六事) 道释科教部第三十八(凡四十五事) 技术医卜部第三十九(凡二十二事) 卷八(凡五部共一百七十二事)
舟车帷幄部第四十(凡三十六事) 什物器用部第四十一(凡四十六事) 岁时风俗部第四十二(凡四十三事) 宫室居处部第四十三(凡二十三事)
城市藩御部第四十四(凡二十四事) 卷九(凡六部共一百八十二事)
农业陶渔部第四十五(凡二十六事) 酒醴饮食部第四十六(凡二十九事) 吉凶典制部第四十七(凡四十事) 博弈嬉戏部第四十八(凡三十事) 戎容兵械部第四十九(凡三十六事) 战阵攻守部第五十(凡二十一事)
卷十(凡五部共一百六十二事,应作一百六十九事) 军伍名额部第五十一(凡四十五事)
律令刑罚部第五十二(凡三十四事) 布帛杂事部第五十三(凡三十七事) 草木花果部第五十四(凡二十九事) 虫鱼禽鲁部第五十五(凡二十四事)
以上统计事数七处有误,实际共为十卷、五十五部、一千七百六十五事。此书考论事物起源,不一定确切,只能供参考而已。
《格致镜原》一百卷,清陈元龙撰,有雍正时原刊本,江西刊本,苏州刊本。
此书仿《事物纪原》而编。《四库提要》谓“是编乃类事之书。其曰《格致镜原》者,自昔类书,大抵缕陈旧迹,与史传相参;或胪列典章,与会要相佐。此所采辑,分三十类:曰乾象,曰坤舆,曰身体,曰冠服,曰宫室, 曰饮食,曰布帛,曰舟车,曰朝制,曰珍宝,曰文具,曰武备,曰礼器,曰乐器,曰耕织器物,曰日用器物,曰居处器物,曰香奁器物,曰燕赏器物, 曰玩戏器物,曰谷,曰蔬,曰木,曰草,曰花,曰果,曰鸟,曰兽,曰水族, 曰昆虫。皆博物之学,故曰‘格致’;又每物必溯其本始,略如《事物纪原》, 故曰‘镜原’也。其采撷至博,而编次具有条理。又以明人类书,多不载原书之名,攘古自益。因各考订所出,必系以原书之名,虽所据或间出近代之本,不能尽泝其源,而体例秩然,首尾贯串,无诸家丛冗猥杂之病,亦庶几乎称精核矣”。
查考事物起源,主要可利用以上二书。而《格致镜原》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可以从中查到不少科学技术史的资 料,又属后来居上。此外,如清汪汲撰《事物原会》四十卷(清嘉庆二年古愚山房刻本),魏崧撰《壹是纪始》二十二卷、补遗一卷(有道光本及光绪年间刊本),厉荃原撰、关槐增辑《事物异名录》四十卷(乾隆刊本),以及明董斯张编《广博物志》五十卷(乾隆本、光绪本),亦可查考。
唐林宝《元和姓纂》、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明凌迪知《万姓统谱》等是汇辑姓氏的类书,专考得姓受氏之本原;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汪辉祖《九史同姓名略》等是汇辑同姓名的类书,
参见本书《查考人物的工具书》一章,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
《喻林》一百二十卷,明徐元太编,明万历刻本。
据徐氏《自序》,此书专收六朝以上经史子集以及佛道诸书中语涉比喻者分类排比而成。计分十门,五百八十四子目。十门为:造化,人事,君道, 臣术,德行,文章,学业,政治,性理,物宜。
但《四库提要》谓“其中随手摭拾,亦往往不得本始”。《郑堂读书记》更称其“所注出处,不得其本始者居多,间有时代舛迂,书名混淆,并明代伪书亦一概搜罗者,由其专务浩博,尚未能原原本本,粹然无疵瑕耳”。这在使用时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