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报刊源流及其目录、索引的编制一、古代“邸报”的产生和流传
我国的“邸报”历史悠久。“邸报”是什么?先要知道什么是“邸”。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汉书》注也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这说明“邸”是一种地方(郡国)驻京办事处,起着连系中央与地方的作用;页由“邸”中传抄一切诏令章奏以报于郡国(地方)者,即为“邸报”。汉代以后,“邸报”又有“杂报”、“朝报”、“条报”、“京报” 等不同名称。
关于“邸报”,在唐代就有确切记载。据《全唐诗话》第三卷载,唐德宗初年,“韩翃久居家,一日夜将半,客扣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翃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君名, 不从,又请之。’”《经纬集》中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也对邸报有所记载。但当时的邸报究是抄写,还是雕板印刷,不得而知。自孙毓修 1918 年在《中国雕板源流考》记述“近有江陵杨氏藏《开元杂报》七叶,云是唐人雕本”之后,有人遂以为据,肯定唐代邸报已用木板印刷。我们对此存疑, 因为时至今日,所谓江陵杨氏,不知何许人,更没有第二人见到原物,真伪莫辨,有待进一步研究。
宋代的“邸报”,除了《宋史》不少人物传记有所记载外,宋本《王荆文公诗》第廿五卷有《读镇南邸报》篇,杨万里致周必大函中有“近读邸报得感事诗”,《东坡集》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等诗句, 可知“邸报”的流行情况。
宋代除了“邸报”外,还有“小报”,它的内容是“邸报”还没有发表或不准备发表的一些官方文书和其他消息,如在抗金时期,“小报”就印发过主战派官员反对妥协投降、主张抗战的奏章,并报道过北方人民英勇抗金的事迹,统治者曾多次查禁,但仍风行一时。
明代开始允许民间私设报房,翻印一些“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并因这类报房多设北京,故称“京报”,有时亦仍称“邸报”。崇祯年间,“京报”普遍用活字印刷,印数增加,流传更广。
到清代,民间的报房有了发展,据统计,清末设在北京的报房就有集文、聚兴、聚升、聚恒等十家之多,“京报”于是流传各地。清末,清政府预备立宪,由政府刊行的“官报”代替了原来的“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