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专书引得、通检、索引的编制

我国古代,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知识分子治学时强调遇到疑难“要于腹中检得”,因此,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没有产生查考专书中字、词和句子出处的引得、通检、索引。

“引得”是英语“index”的音译词,意即“指点”,原出拉丁语“Indiae”, 日本人译为“索引”,我国沿用该名。此外,我国古代曾有“通检”之名, 原出《金史·世宗纪》:大定四年(1164 年)“命泰宁军节度使张弘信等二十四人分路通检请路物力”,但显然不同今义。以“通检”为书名,始于清代黎永椿的《说文通检》。该书把《说文解字》的字头篆书改成楷书,按笔画编排,下注原书卷部,提供了查考原书之便。明代傅山的《两汉书姓名韵》, 清代汪辉祖的《史姓韵编》,分别摘取正史列传中的人名,分姓汇录,依韵编次,注明出处,以及清代陶治元的《皇清经解编目》、蔡启盛的《皇清经解检目》等,可以说都已具有专书索引的性质,但是,专书索引的编纂体例的进一步改善及其大量出版,则是本世纪卅年代的事。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于 1931 年开始出版《引得特刊》第一号和《引

得》第一号。《引得特刊》收录原书,予以标点校订,再加引得,至 1950

年共出版二十三号;《引得》不录原书,仅有引得,至 1950 年共出版四十一号。四部要籍中的群经诸子、前四史、各史艺文志和食货志、宋辽金元明清传记、太平御览、佛道藏子目、文选、杜诗等书,均被包罗而编制了引得。另有《引得说》,讲编纂引得的原理和方法。

中法汉学研究所于 1943—1947 年,先后编辑出版《吕氏春秋》、《论衡》等的“通检”八部;1948 年到 1950 年,又以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的名义,出版《山海经》、《辍耕录》等书的“通检”六部。

解放以前编印的专书索引,较早的还有蔡耀堂的《老解老》。这是《老子》一书的逐字索引,1922 年印刷,没有公开发行,今已难得。此后,则有顾颉刚的《尚书通检》等的逐字索引,商务印书馆的《十通索引》等的词条索引,叶绍钧的《十三经索引》等的句子索引,以及王重民的《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开明书店的《二十五史人名索引》,等等,都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解放以来新编的专书索引还不多,主要有:《方言校笺及通检》,吴晓铃编通检,科学出版社 1956 年出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

录及作者索引》,中华书局 1965 年编辑、出版;《史记人名索引》,锺华

编,中华书局 1977 年出版;《后汉书人名索引》,李裕民编,中华书局 1979

年出版;《三国志人名录》,王祖彝编,商务印书馆 1956 年出版;《晋书

人名索引》,张忱石编,中华书局 1977 年出版;《隋书人名索引》,邓经

元编,中华书局 1979 年出版。此外,还重印了一些解放前编制的专书索引。日本、香港也编制了一些我国的专书索引,具有使用价值,亦可参考。专书索引按取材对象,可分为下列八类:一、专书逐字索引。这种索引

的特点是把某一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列为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编排,后缀原书中包含该字的句子,并标明出处。它是专书索引中最为详细的一种,查一字,即可知该字出现在何处,出现过多少次。二、专书字词索引。这种索引不同于前者的是,以原书一定的字或词列为条目,它虽然没有逐字索引那样详细,但作用较相近,仍然是一种用途较大的索引。三、专书词条索引。这种索引的特点是,摘取某书中的重要词语,列为条目,一般以人名、地名、书名等专有名词为主,也收录一些普通语词,加以综合编排。它虽然没有前面两类索引那样详细,但对查考原书的内容,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四、专书句子索引。前述三类索引都可查考句子,但是,还有一种仅以一种或几种书的句子列为条目,按每句首字笔划进行编排,专供查考句子出处的。这种索引,用处也不小。五、专书专名索引。这种索引只收录一书或若干书中的某种专有名词,如某某书的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六、专书篇目索引。它是把某类书的篇名列为条目的索引,如《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七、专书引书索引。它是把某书中引用过的书名列为条目的索引,如《尔雅注疏引书引得》。八、专书作者索引。它是把某方面或某些书中的作者列为条目的索引,如《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

以上八类索引中,按其内容所及,有些已分入本书其他章节,如《方言校笺及通检》入“查考字词的工具书”,《四十七种传记综合引得》入“查考人物的工具书”,《中国地名索引》入“查考地名的工具书”,《毛诗注疏引书引得》入“查考书籍的工具书”,《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入“查

考古诗文的工具书”,《十通索引》入“查考古代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太平御览引得》入“查考古代事物的工具书”,其余在下一节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