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查禁书、伪书

  1. 查禁书的工具书,有《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以及国民党查禁书目多种。

秦始皇时下令烧毁儒家经典和六国史记,是古代统治阶级禁毁图书的典型事例。东汉王充的《论衡》一书,蔡邕要躲在纱帐里读,虽不见明令禁止, 亦可见该书不受统治者所欢迎。刘宋、隋、唐、宋、元各代,皆有禁书之令。清雍正时屡兴文字狱,禁书甚多。乾隆时为了遏制反清的民族意识,利用纂修《四库全书》之便,曾下令查禁和销毁一部分图书。乾隆三十九年八月诏

书中说得明白:“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断不宜置之不办。”据有人统计,当时在于销毁之列者,竟达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种数几乎与收入四库者相近。《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为清姚觐元编、邓实补遗,包括全毁书目、抽毁书目、禁书总目与补遗,它和孙殿起辑《清代禁书知见录》同是查考清代禁毁书籍的主要工具书。商务印书馆 1957 年出版二书的合订本,且附书名人名索引,使用极为方便。

吴慰祖校订、商务印书馆 1960 年出版的《四库采进书目》(原名《各省进呈书目》),亦可参考。因为《四库采进书目》中所列进呈的书,都在

《四库提要》成书以前,所以许多禁毁的书尚能编入目录,关于书名、卷数、本数、作者、籍贯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可以补正清代禁毁书目所未备。

王晓传辑录、作家出版社 1958 年出版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分中央法令、地方法令、社会舆论、因果报应四编,附录几种被禁毁的“淫词小说”书目。这是查考元明清禁毁小说、戏曲的有用工具书。

国民党反动派发布的许多禁书目录(见收于张静庐辑注、中华书局 1959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乙、丙、丁诸编),这是反动政府实行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罪证,也可因此考见若干革命和进步书刊。但其中也包括一些反革命的国家主义派和托派出版的书刊,应予注意。

  1. 查伪书的工具书。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这便是最早怀疑古书的一种记载。西汉末年学术界起了今古文之争,使辨伪的风气大为滋长。《汉书·艺文志》依刘氏体例,于一部分书后加注“似伪托也”, 这是辨伪工作在目录学上的正式反映。唐刘知几著《疑古》、《惑经》等篇, 直接攻击五经和上古之书真伪不分、贻惑后世,是魏晋以来辨伪学衰微已久之后发表的非常大胆的见解。此后柳宗元断定部分子书为伪书,赵匡、啖助对《春秋》的研究已不墨守师法,使辨伪风气继续保持下去。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南宋朱熹、叶适等人,都重视自由研究,对经书和诸子百家大胆怀疑,成绩又超过前代。如王安石否定《春秋》、司马光之怀疑《孟子》,可算是很突出的例子。明宋濂、梅鷟等在辨伪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而胡应麟著《四部正讹》是第一部辨伪专著。胡氏所辨古书意见虽不一定正确,仅可供参考,但在理论分析方面有深刻的见解,确定了许多原理原则,使辨伪学正式成为一种学问。清阎若璩、惠栋之否定《古文尚书》, 胡渭之否定宋代《易》学,均很有名。此外,万斯同的《群书疑辨》,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崔述的《考信录》,直到顾颉刚等编的《古史辨》、张心澂的《伪书通考》等等,都是重要的辨伪书。梁启超在清华研究院开讲古书辨伪问题,其学生周传儒、姚名达、吴其昌整理笔记,用语体编写成《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书,由中华书局于 1955 年出版,尤便初学。张舜徽在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认为该书“所举条例很清晰,而论证很平实,初学

辨识伪书,必由此入门”。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有五章,即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辨伪学的发达、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伪书的分别评价。分论则分别讨论十三经(易、书、诗、三礼、春秋及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的真伪及成书年代,附论子书五种

(本草、素问、灵枢、甲乙经、阴符经)。总之,这是一部辨伪学方面的理论性专著,也涉及不少古书的真伪或成书年代问题,又提出伪书不伪论,即伪书的作者和年代虽是伪托的,但伪书是客观存在,也反映了著述当时的社会情况等,见解精辟,值得读者首先加以重视。

张心澂编《伪书通考》,商务印书馆 1939 年初版,1954 年新版,1957 年又出修订本,分上下两册,附有四角号码书名索引。这是一部近乎总结性的辨伪书目,把前人关于辨伪的专著和论文,以及一些分散在各方面的考订成果,收集起来,间附编者按语,辨及之书共达一一○四部之多,极有参考价值。

顾颉刚编《辨伪丛刊》,北平朴社 1933 年分册出版,中华书局 1955 年重版,合订一册,改名《古籍考辨丛刊第一辑》。计收古代辨伪著作十种, 分三类:(1)通论四种,即张西堂辑《唐人辨伪集语》、白寿彝辑《朱熹辨伪书语》、明胡应麟著《四部正讹》、清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2) 经学三种,宋王柏著《诗疑》、顾颉刚辑《书序辨》、清刘逢禄著《左氏春秋考证》;子学三种,赵贞信辑《论语辨》、宋高似孙著《子略》、明宋濂著《诸子辨》。

又顾颉刚、罗根泽等编著并由朴社分册出版的《古史辨》,收编当代人关于辨伪方面的论文,张舜徽《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谓“此书集疑古之大成。顾氏在考史方面,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见解,认为时代愈后, 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虽所考证甚多穿凿,而识解颇新颖。学者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