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怎样使用工具书
我们在学习或研究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不了解某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不知道有些成语典故的涵义和出处,对中国历史
上的年月日期不能以公元或回历作换算,看到冷僻的字词与生疏的人名、地名无法辨认和解释,或是刚参加某一问题的探讨,不知首先应读什么书,收集什么材料,也不知学术界过去对这个问题已研究到什么程度,今后该从哪方面多下些功夫,如此等等。为要迅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要利用工具书,而且要善于使用工具书。
我们的看法,所谓善于使用工具书,大体上需要具备下列三方面的基本知识或技能:
第一,要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或解决我们的疑难问题,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究竟有些什么工具书可以供我们使用。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平时要关心工具书的出版情况,要熟悉书目和掌握必要的目录学知识,懂得做学问的门径。
第二,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的具体方法,即注意工具书通常的编排形式, 亦即熟悉并掌握工具书的各种排检方法,其中包括“图书分类法”,“部首检字法”,“拼音字母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等等,这样就会得心应手,拿起工具书便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或答案。如果碰到没有接触过的而且是编制较为复杂的大部头工具书,那就要仔细阅读它的凡例和序跋,弄清它的收编时限、取材范围,以及它所使用的符号或省略语的含义, 切不可在没有弄清编例之前粗心大意地一翻而过,把本来可以找到的材料或是漏掉一部分,或者根本找不到,还对工具书妄加批评,结果是贻笑大方。
第三,要有的放矢,学会针对问题比较准确地选择工具书的本领,力求少走弯路。
问题是无限的,工具书是有限的。碰到工具书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必须查阅别的非工具书,即查其它专著和论文资料,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最起码的常识,这里不多谈了。就目前而论,最常用的文史工具书约有上百种, 较为常用的多达数百种、近千种,而实际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又何止千万种! 当你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在大量工具书中选择恰恰是自己急需检索的工具书,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你要找图书就去翻书目,年代问题查年表,普通字词或人名、地名等等查有关辞典或索引,总之,若是容易解决的问题,可以一下就找到答案;说它难,那可实在有些难,一些较为冷僻和复杂的问题,决不可能随便翻查一、二种工具书立即得到解答。
在后一种情况下,有的人要末束手无策,要末病笃乱投医,不管什么工具书拿来乱翻一通,结果花了很多时间还是一无所得;但有经验的人仍然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答案,虽然有时可能也要经过一番周折,可是由于他们脑子里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熟知各种类型的工具书的性能和作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合理地试加查找,即使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地,也终于会找到线索和解决疑难。这中间有一个“经验”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有没有“经验”,实际上也就是能否善于使用工具书的一大关键。
然而,经验不是凭空得来的,那是需要同志们在反复使用工具书的过程
中,一点一滴地积累,逐步地加以掌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所以,要达到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工具书的地步,主要靠实践,靠多接触、多翻检,这样自然会“熟能生巧”。但是,话又得说回来,“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说,在强调实践的同时,并不排斥间接的知识,更不是不要别人的经验作借鉴。相反, 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阅读有关工具书的介绍文字,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这也就是本书编写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