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字号、笔名等转查人物本名
中国人的名号最繁:有名,有字,有号,有别名,有别号,有室名,近代作家更有各种各样的笔名,而且多有以字号或笔名闻世而本名转被忽略者。一般工具书多数是以姓名为主,下附字号,难以直接查找,这样就非要有以字号、笔名等为主目倒过来转查人物本名的工具书不可。因此,陈德芸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 1937 年出版的《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乃乾编、
中华书局 1957 年重印的《室名别号索引》,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977 年编辑出版的《民国以来人名字号别号索引》,蔡金重编、燕京大学
1934 年出版的《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商承祚和黄华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 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蒋星煜编、燎原出版社
1934 年出版的《作家笔名索引》,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 1936 年出版
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以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 1959 年编印的《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录》,都成为极其有用的工具书。
又唐人喜以行第(排行)相称,如“白二十二”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元九”即元稹。岑仲勉著《唐人行第录》(中华书局 1962 年版)是查考唐人行第的有用工具书。
此外,还有专查谥号、庙号、尊号、史讳的工具书。在封建时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叫做谥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谥号有一些按照地主阶级观点赋予特定涵义的字,如“经纬天地日文”、“威强睿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等等。东汉开始又有私谥,如夏恭卒,诸儒私谥曰宣明君;陈寔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共谥为文范先生。
从汉代起,帝王又有庙号,如某祖、某宗等等。有些帝王后世即以庙号相称,如“汉高祖”、“唐太宗”。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或生前所加,或死后追加,全是尊崇褒美之词,如清代那拉氏为皇太后,尊号累积有慈禧等十六字之多。
另外,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者不敢直称其名,需要避讳。避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三种:一、因讳改字;二、空字;三、缺笔。由于避讳而更改人名、地名、官名等等,造成文献资料上一些混乱现象,需要参考一些专讲史讳的书籍以了解这方面的常识。
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光绪刊本),雷廷寿编《清谥法考》
(1924 年铅印本),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1936 年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道光本),陈垣《史讳举例》(1958 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等等,是查考谥号、庙号、尊号和史讳方面的工具书,其中《史讳举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