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史地及其他著作

史地及其他著作的专书索引较多,其中只有《尚书通检》是逐字索引,

《春秋经传引得》是字词索引,其他全属词条索引。此外,日本、香港出版的有关索引,亦可使用。

《尚书通检》,顾颉刚主编,燕京学社 1936 年出版。《尚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原称《书》,又称《书经》。它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西汉初,济南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即《今文尚书》。汉武帝时,鲁恭王刘馀在孔子故居壁中得《古文尚书》,后佚。东晋时,梅赜献伪《古文尚书》。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

的合编本。清孙星衍采辑汉魏隋唐旧注及清人研究成果,撰《尚书今古文注疏》,是《尚书》注释本较完备的一种。

通检以江南书局翻刻相台本《尚书孔传》为底本,把原书所有的字列为条目,按笔画次序,后注包括该字的句子,这些句子又按篇、字先后排列。

如按笔画检得十二画的“堯”字,在第一百九十三页: 堯(六字)

010001○典

0008 若稽古帝○

170676 予弗克俾厥后惟○舜

510006 昔在帝○

0024 作○典

0030○闻之聪明

以上表示“堯”字在《尚书》中出现六次:第一篇第一字和第八字,第十七篇第六百七十六字,第五十一篇第六字、第二十四字和第三十字。

此外,该书还附有中国字庋撷法、四角号码、拼音三种检字,查检方便。

《春秋经传引得》附标校经传全文,燕京大学 1937 年出版。《春秋》

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终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解释《春秋》的书称为“传”, 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本文则称为“经”。

引得和标校经传全文,以上海锦章书局 1926 年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本为准,全书分为四册。第一册是经过标校的经传全文,依鲁十二公分为十二篇,每篇又按年为章,章内分段,段皆用数码标明。经传文的排列,首经文,次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经传文异于校勘记的,另列异文。第二、三、四册是引得,以经传文的一句为主,逐字或词列目,字词下皆缀原句, 句后标明见于标校经传文的页码,以及篇、章、节,节后则别以经、公、谷、左。全书按中国字庋撷编排,附有笔划和拼音检字,查考便利。

《战国策通检》,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 1948 年编辑、出版。通检以士礼居仿宋本、即朱姚弘校正本为准,摘取原书中的重要词语列目,按笔划编排,后注包含该词的句子,再标明见于原书的卷、章、页、面。附有法文、英文拼音检字,以助查检;又附《五种战国策卷页对照表》,方便查找其他版本。

《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燕京大学 1947 年出版。引得依据 1903 年上海同文书局《二十四史》本,它包括了有名的三家注,即刘宋裴駰《集解》, 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此外,还收录了日本泷川龟太郎的

《史记会注考证》。

这是一部词条引得,它摘取《史记》及上述注释中的人名、地名等重要词语列为目,目下注该词所在句子,句后标明出处。各目按中国字庋撷编排, 附笔划和拼音检字。又附《各版史记卷页推算法》,以便查找其他版本。

《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燕京大学 1940 年出版。后人注《汉书》的不下数十家,但唐以前的注本都已不传,现在通行的是唐颜师古根据服虔、应劭、晋灼、臣瓒、蔡谟五家名注,取长弃短,加工润色所成的注本。清末王先谦又综合有清一代研究成果,撰成《汉书补注》,这是迄今最好的注本。引得所用《汉书》本文、颜注及考证,据上海同文书局《二十四史》本,补注则据光绪间长沙虚受堂校刊本,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燕京大学 1949 年出版。《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刘宋范晔撰,唐李贤注!志三十卷, 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引得依据上海同文书局《二十四史》本,包括了《后汉书》的原文及以上各注,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清代学者对《后汉书》做了许多补表、补志和补注,其中,清末王先谦以惠栋《后汉书补注》为基础,撰成《后汉书集解》,是一部重要的注本, 本引得未予收入,是一大缺点。

《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燕京大学 1938 年出版。《三国志》,晋陈寿撰,全书六十五卷,分《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没有一般纪传体史书中的表、志。刘宋裴松之因原书过于简略,采辑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为之作注,注文多于原书三倍,而且一反过去注释家的传统方法,重点不是训诂,而是增广异闻,订伪补缺,其价值不亚原书。引得根据上海同文书局《二十四史》本,包括了《三国志》原文及裴注,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燕京大学 1938

年出版,中华书局 1960 年重印。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一部经济史,继《史记》而作的《汉书》以下的纪传史,大都仿其体例,把经济列为专题记述,可是改名《食货志》,不再称《平准书》。这里的《食货志》十五种,即《史记·平准书》以及《汉书》、《晋书》、

《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

《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中的

《食货志》。引得中《新元史》用 1930 年重刻本,《清史稿》用 1927 年排印本,其余用上海五洲同文书局《二十四史》本。引得以十五种《食货志》中的人名、地名、货物名、制度、事件等名词为目,其他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山海经通检》,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 1948 年编辑、出版。通检以嘉庆间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为底本,摘取书中的重要词语列目,下注该词所在句子,句后标明见于原书的卷、页、面。各目按笔划编排。附英文、法文拼音检字及《各版山海经卷页推算法》,方便查检。

《风俗通义通检》,中法汉学研究所 1943 年编辑、出版。本书分为两册,上册是《风俗通义》原文及佚文。原文十一卷据《四部丛刊》本排印; 佚文六卷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三十六至四十一,并参酌卢文弨《群书拾补》中的《风俗通义》逸文排印,其中后两卷还根据张澍

《风俗通·姓氏篇》(《二酉堂丛书》本)予以增补。下册是通检,编纂体例同前《山海经通检》。

《水经注引得》,郑德坤编,燕京大学 1935 年出版。引得以王先谦《合校水经注》为本,以水名、山名、地名、人名列目,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刊误引得》,侯毅编,燕京大学 1934 年出版。《刊误》,唐李涪撰, 原书五十篇,今存四十九篇,有关唐代典制及社会风俗。引得以《榕园丛书》本为准,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苏氏演义引得》,侯毅编,燕京大学 1933 年出版。《苏氏演义》, 唐苏鹗撰,今本从《永乐大典》辑出,仅二卷,为考证名物之作,引得以《榕园丛书》本为准,编纂体例同《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容斋随笔五集综合引得》,燕京大学 1933 年出版。引得以光绪二十年皖南洪氏重刊本为据,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考古质疑引得》,燕京大学 1931 年出版。《考古质疑》,宋叶大庆撰,原书早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七十四条,定为六卷。其书从六经诸史到宋代著述,各为抉摘其疑义,详为考证,颇多前人所未发。引得依据《海山仙馆丛书》本,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契丹国志通检》,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 1949 年编辑、出版。《契丹国志》,南宋叶隆礼撰。通检依据嘉庆扫叶山房《四朝别史》本为准,编纂体例同前《山海经通检》。

《辍耕录通检》,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 1950 年编辑、出版。《辍

耕录》,又名《南村辍耕录》,元末陶宗仪撰。通检依据 1922 年武进陶湘逸园覆元刊本,编纂体例同前《山海经通检》。

《大金国志通检》,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 1949 年编辑出版。《大金国志》,传为南宋时金遗臣宇文懋昭撰。通检以嘉庆扫叶山房《四朝别史》本为准,编纂体例同前《山海经通检》。

《诸史然疑校订附引得》,燕京大学 1932 年出版。《诸史然疑》,清杭世骏撰。校订以《杭氏七种》本为主,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本、《道古堂外集十二种》本。引得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崔东璧著有《考信录》,是清代一部有关古史辨伪的专著,内容包括有

《唐虞考信录》、《夏考信录》、《商考信录》、《丰镐考信录》等。其书初为陈履和刊行,又收入《畿辅丛书》,但杂著未能全刊。以后顾颉刚搜罗发现崔氏遗稿多种,汇为《崔东璧遗书》,由亚东书局于 1936 年出版,附有引得一册。1937 年燕京大学出版《崔东璧遗书引得》单行本。引得以重要词列目,注该词所在句子,最后标明见于原书的出处。

《六艺之一录目录附引得》,燕京大学 1940 年出版。《六艺之一录》,

清倪涛撰,凡二编,正编六集:①金器款识,②石刻文字,③法帖论述,④ 古今书体,⑤历朝书论,⑥历朝书谱。续编八类:①金器题跋,②石刻题跋,

③金石题跋,④法帖题跋,⑤续书体论,⑥六书疏略,⑦书论,⑧书谱及书谱续编。目录据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编辑,首列总目,下列细目,目下皆注该卷所在之册数。引得编纂体例同前《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

此外,日本、香港编辑出版的专书索引,主要有下列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