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沿革地理浅说

我国的古地理著作,以《山海经》《禹贡》等为代表,比地图出现的时代略晚,但更能反映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水平。《山海经》、《禹贡》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都是从全国范围来进行复杂的地理上的描述,《山海经》

更多地承袭着自古以来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多少带有一种结集的性质,《禹贡》则概括地叙述了全国各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山岳河流的分布概况。这两部书不但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就是在世界地理学史的文献里,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管子·地员篇》和《周礼·职方》,也是先秦有名的地理著作。

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货殖列传》、《河渠书》和有关民族的列传, 记载了经济地理和域外地理的丰富史料,具有相当大的地理价值。东汉班固撰《汉书·地理志》,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

《汉志》是我国第一部正史地理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前此的《山海经》、《禹贡》等一般都以山川为主体,不注重疆域政区;《汉志》以行政区划为纲来叙述全国疆域、政区、人口、物产、建置沿革以及山川和地方风俗等等,开创了疆域地理志的体制,成为后世撰写地理书籍的典范。另外,《汉志》所记不限于西汉一代的地理,它把汉以前古籍里所记载的很多地名,用汉地予以注释,使后人能比较正确地知道部分先秦地名的位置,所以它同时又是一部很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

古今地名,极为纷歧,或同地而异名,或同名而异地,其分合废置,一代之中,每有变迁,故自宋代开始,有专讲历代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名演变的所谓“沿革地理”。这门学问,实际上《汉志》已发其端,并且成为治沿革地理的学者们着重研究的对象。

《汉志》以后,《续汉书》有《郡国志》,《晋书》有《地理志》,《宋书》、《齐书》有《州郡志》,《魏书》有《地形志》,《隋书》、新旧《唐书》有《地理志》,《旧五代史》有《郡县志》,宋、辽、金、元、明、清诸史均有《地理志》。这些后出的地理志虽然多数赶不上《汉志》全面、详实和扼要,但把这十五种地理志和《汉志》联缀起来,便是较完整的沿革地理的材料。北宋学者已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如吴澥编《历代疆域志》十卷(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即是依据宋以前各地理志的材料组织而成的历代地理通考。南宋郑樵《通志》中的《地理略》和《都邑略》,是极重要的沿革地理著作。其中《地理略》中的《历代封畛考》,通考历代疆域沿革,

《开元十道图考》专考唐代疆域,而《都邑考》又别创新例,都是很有用的材料。至于王应麟撰《通鉴地理考》一百卷,实为沿革地理的巨著,可惜已经佚失。他的《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借“通鉴”的名词表达贯通古今的意思,另有《诗地理考》六卷,同样用“诗”的名义,通过三百篇所举地名, 考证三代疆域地理,都是沿革地理的专著,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清代学者于沿革地理用力甚勤。顾炎武从二十一史、一统志及府州县志、历代奏疏、文集和明代实录等文献中收集大量材料,编写成两部书,一叫《肇域志》,专讲地理;一是《天下郡国利病书》,考究地方利弊得失, 成为历史政治地理的专著。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详细叙写疆域形势,

以及山川险隘和关塞攻守,偏重于历史军事地理的阐发,尤为沿革地理的巨制。陈芳绩的《历代地理沿革表》、杨杰复的《舆地沿革表》、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都是考寻地名沿革的有用工具书。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出现,代表了我国古代综合性地理著作的另一种形式,成为独创一格的地理专著,同时也是东汉、魏、晋以来我国古地理研究的总结。

大约三国时候有人写成《水经》,记述中国河流水道共计一三七条,到了郦道元为之作注,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增加到一二五二条,注释的文字二十倍于原书。《水经注》不但详述大小河系的源流和支脉,而且把每条河流所经行的地方,诸如建置沿革、城镇兴衰、水利开发、土地物产以及自然地理的各种现象,一一加以记载,内容丰富多彩,为后代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

以上是我国地图史和沿革地理的简单脉络,下面再谈谈方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