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作用

习惯对人的活动影响很大,因为它能使人的意识解放。当某种习惯养成之后,只要有合适的条件,这种习惯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习惯成自然”。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之后,可以使人的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完成任务的整体目标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上;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则成为生活学习的累赘。思维习惯同样也具有两重性, 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它一方面能使思维活动简捷,另一方面也会使思维僵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中总结归纳出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技能、能力要求都较高。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的基础。物理学习要求学生有下列习惯:观察现象弄清事实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先理解后记忆的习惯、画图理解题意的习惯、准确清楚的运算表达的习惯、自觉改错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

物理学科是从初中二年级才开始学习的,学生不但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且也养成了一套学习习惯。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当然也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不可低估的操作变量。

“东方学生长期受儒家哲学的熏陶,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学习,习惯使用演绎法,喜欢根据已有的原理进行推演,不太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东西,总的特点是重继承;而西方学生不知道孔夫子,他们不太重视知识的系统学习,习惯使用归纳法,敢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总的特点是重创新。两者相比,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杨振宁 1995、8、 6 第一届华人物理学大会)仔细分析我国学生学习物理的表现,的确如杨

振宁所说,习惯于念死书,善于照猫画虎接受知识;不善于动手实践, 也不太会从大量的现象中,经过比较、归纳找出共性的东西来。而这是诸多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两种习惯。在物理教学中,抓住东方学生学习的特点,扬长补短,将思维习惯的培训外显为许多可操作的、可检查的行为习惯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定能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成绩。习惯的形成除了大环境的潜移默化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高瞻远瞩地规划和脚踏实地地严格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心理过程受个性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按照心理学的分类,习惯属于心理过程,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所以我们既不能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再去培养能力,也不可能脱离开习惯的培养去讲培养能力。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在物理教学中, 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养成行为、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成了学生学习物理好习惯的形成。只有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才能最终完成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