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讲好课堂例题

重点概念和规律,在教材中都编有相应的例题。教师在处理例题时, 切不可简单化。而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以课本例题为主,并在其基础上,使之适度延伸,拓宽或配置辅助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挖掘出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

  1. 以正确的理解概念、规律的实质为基点,在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在对学生进行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训练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明确:任何一个概念,一条规律在运用时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要确定问题的研究对象和抓住物理过程的基本特点。一般地讲,当所求问题与研究对象有直接联系时,确定它比较容易。然而,当所求的问题与研究对象无直接联系时就需要通过转换研究对象来求解。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换方案,就会造成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寻找替换方案,及时扫除思维障碍。其中一个重要措

施就是教给学生等效的思想和方法,并且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

来。如图 38,电灯悬挂在天花板和墙之间,更换绳 OB,使连接点 B 上移, 保持 O 点位置不变。当 B 点上移时,绳 OB 的拉力如何变化?本题涉及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学生一般习惯于从平衡态分析问题。一旦有些因素发生变化,应该先抓住什么,从何处开始分析感到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就是问题中的隐蔽因素起了干扰作用,形成了思维障碍,从而不能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景。当教师点拨之后,从动态变化过程中找出一种平衡关系。这样就可借助不变量来定性地分析变量的变化情况。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图 38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中的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图景。

  1. 有目的地进行规范化训练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往往只急于寻找答案,缺少必要的物理理论依据的思考,忽视了解题思路与要求的规范, 从而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习惯于分析问题的物理图景或缺少有序地规范化训练。例如,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木块靠墙放置,今有一质量为 m 的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 v 射入木块 S 而停止, 求子弹在木块里减速过程中木块对墙的压力。在解答问题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总结运用牛顿定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应该有这样的规范要求;a.要明确指出研究对象是谁;b.受力分析时要注意分析的次序; c.运动分析时要标出 v、a 的方向;d.列方程时要画出正方向,有必要的文字说明;e.求解时注意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通过分析、归纳,帮助学生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解题程序。并重视培养分析物理图景的好习

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