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视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进行规律教学的关键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没有客观事物作为基础,就难以实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问题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对感性认识的加工(分析、概括、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规律,要尽可能从观察实验出发,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或进行分组实验, 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进行半导体的导电性教学时,如果不做实验,只是按照课本从半导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学生因为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对半导体的热敏性有深刻印象,也不能引起兴趣。如果向学生演示半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实验,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事实面前,学生就会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然后再通过理解分析,效果就会好得多。为了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在演示上述实验前可安排对比性演示实验,即金属的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和绝缘体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小的实验。

然后提出“半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如何变化”的问题,再来做半导体热敏性的实验。由实验知道,半导体跟绝缘体类似,当温度升高时电阻也是变小。但不同的是,绝缘体温度升得很高时电阻才有明显减小, 而半导体的温度稍有升高电阻就明显减小。正因为半导体的导电性对温度很敏感,所以才叫热敏性。

在完成上述对比实验后,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分析半导体、金属导体、绝缘体在导电性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学生就会感兴趣,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