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乐之战

灵武之战失败后,总统五路的败军之将李宪不甘心失败,向宋神宗“上再举之策”。他鉴于灵武之战分兵的教训,建议这次会合各道军队,

④ 《长编》卷 321,元丰四年十二月癸亥。

⑤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 53,《论西人请地乞不拒绝札子》。

⑥ 《栾城集》卷 38,《论兰州等地状》。

① 《宋史》卷 347,《张舜民传》。

② 《西夏书事》卷 26。

③ 《东都事略》卷 127,附录五《西夏传》。

④ 《宋文鉴》卷 55,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

然后攻其必救之地。具体做法应该集中主力于泾原一路,然后边进军边筑堡障。“自西宁寨进置堡障,直抵鸣沙城(今宁夏中卫县境),以为驻兵讨贼之地,如此,则灵州不攻自拔,河外贼巢必可扑灭”①。另外一些大臣如种谔、沈括等则极力主张经营横山,巩固和扩大占领范围,并最终夺取横山地区。种谔经营横山的建议是从银州筑城开始,其次迁移宥州于乌延,然后再修筑夏州、盐州、会州和兰州。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灵,可以直覆巢穴”②。沈括经营横山的建议,更为简单明确,那就是在夏州西八十里筑古乌延城。神宗表示赞同,派给事中徐禧、内侍押班李舜举往相其事。由李稷负责兵饷粮运,又令沈括率兵同往经办。禧至鄜延与沈括商议,改变主意,上疏请先城永乐。永乐接宥州,附横山,距故银州城 25 里,北倚山,南临无定河,三面皆绝崖而无水泉,种谔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筑永乐城非计,但徐禧不听。公元 1082 年(夏大安八年, 宋元丰五年)八月,徐禧发蕃汉军民用了 14 天的时间筑完永乐城,赐名

“银川寨”。同时命曲珍率领 800 士兵戍守。徐禧、沈括、李舜举等皆还米脂。因为永乐地处险要,西夏发兵以死争之。“夏兵二十万屯泾原北,闻城永乐即来争”③。徐禧闻报,留沈括守米脂,自己同李舜举、李稷赴援,及到永乐,夏兵倾国而来,禧以兵万人,列阵于永乐城下,部将高永能,请乘夏兵尚未列好阵势之时出击,徐禧不听。夏人以铁骑(即著名的“铁鹞子”骑兵)渡无定河,有人建议乘其“半济击之”①,禧又不听。夏军渡无定河,大败宋将曲珍,将永乐城重重包围。夏兵切断水源,士兵绞马粪汁为饮料,渴死大半。沈括、李宪闻讯赶来救援,因受夏兵的阻击,无法到达。时天下大雨,夏人环城猛攻,永乐城被攻陷。这次战争,宋方损失惨重。“是役也,死者将校数百人,士卒、役

夫二十余万”,连统兵主帅徐禧也不能幸免。“(徐)禧、(李)舜举、运使李稷皆死于乱兵”②。

这次战争之所以惨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徐禧的妄谋轻敌和坐失战机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