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商宝地

东、西局和三条石

今日天津的工业兴旺发达,门类齐全。机械、化工、电子、轻工、纺织、冶金、制药、建材等各种工业应有尽有,产品远销国内外。但是要想知道天津工业从何时何地肇始发端的,那得追溯到百余年前的“天津机械局”。

天津近代工业始于 1866 年。那时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先派“专办洋务, 兼督海防”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办天津机械局。继由洋务派首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接办。天津机械局包括东局和西局。东局(天津人俗称东局子)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 年)在今河东区贾家沽道附近(今解放军工程运输学院)。这个地方周长达 9 里,与天津旧城大小差不多,四周围墙外挖沟筑堤,植树造林。正门悬“军火机器局”铜制厂名大匾,下面墙上有“海疆藩卫”四个大子,门口左右各摆大炮一尊,像一座威严的军火衙门,气派不凡。厂内最盛时期押有近 2000 名工人,以生产军火机器为主。白天烟雾笼罩,夜晚灯火通明。同治七年(1868 年)又在天津城南门外海光寺

(今南京路二号)设立西局,初期有工人 50 多名,最盛时期拥有六七百名工人。内设铸铁、金工、锯木、木工等车间,生产车、刨、钻、锯等机床,制造枪炮、火药、修造船泊等。天津机器局(东局子和西局子)便是天津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它当时成了中国北方和江南的军火供应地,甚至被当时外国通讯社认为是世界最大最好的火药厂之一。

天津机器局是官方投资兴办的军事工业,它的建立和扩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注意和恐惧,在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遭到炮击焚毁。但是, 天津机器局作为天津近代工业的开端,产生了积极作用,它不仅生产了军需物品和某些民用物品,还成为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军工人材,为中国北方培养了第一代产业工人,为中国近代工业创造了基本条件。

天津最早的民办工业是以三条石力中心的手工业工厂、作坊。

三条石工业区位于南北运河的交汇处。在红桥区河北大街东侧有一条用三行石头铺成的马路,因而得名三条石大街。在这里,1897 年创办了全聚成铸铁厂,是三条石最早建立的工厂,1910 年又创办了春发泰机器厂。到 1914 年前,三条石已有三家机器厂,七家铸铁厂。这些手工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工人增多,产品品种增加,生产技术也有所改进。全聚成铸铁厂,初创时只有 12 名工人,一个化铁炉和一个 4 人拉的大风箱,生产铁锅、犁铧、车轴等产品。后来改用翻沙制模,代替了传统的泥坯生产技术,用手摇风葫芦代替了手拉风箱的方式,提高了铸造能力,已能铸造整套轧花机、织布机的毛坯, 为租界铸造电线杆底座、下水道管、机器零件等。郭天成机器厂起初制铜锣等铜活,后来工人增加到 200 多人,生产技术从使用手摇机床到改用电动机带动机床,使用蒸汽锅炉为动力,能制造整套织布机、轧花机,行销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春发泰机器厂,起初打铁、做门弓子、火筷子等,以后发展成有 40 台车床、200 多工人的三条石最大的机器厂。当时的三条石工业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手工业性质,但是它却是天津机器工业的摇篮。

今日天津工业的繁荣景象是在前人开拓的天津机器局和三条石工业的道路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因此东局子仍然留在天津人的口碑中,在三条石还建立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周恩来总理为该馆题写了馆名。在馆内陈列着当年铺设三条石大街的大青石,早期的铸铁生产工具和织布机、弹花机产品等,在三条石大街小马路还有解放前“福聚兴机厂”的旧厂房设备。人们从

这里就能看到天津早期工业走过的艰难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