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民俗的缩影

看看昨日天津的民俗,更有助于了解今日的天津。设置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后院的“近代天津民俗展览”厅,很值得一看。这是一个独立的长期保留的展厅,它把清末民初天津民间的日常生活习俗形态汇集一厅,有实物,有模型,有图片,而以实物陈设为主。丰富多彩而又构成整体,集中而生动地展现了昨日天津家庭和社会的生活风貌。

一进展厅,迎面就是一座“虎坐门楼”的民居四合院,展现了天津民间的居住习俗。

天津民居宅院的门楼除了“八字门楼”外,就是这种讲究的“虎坐门楼”。门前有连升三级的石台阶,双扇大门外两旁各有一面石鼓,门楣上屋檐下有“福禄寿禧”四字。门两旁贴有红纸对联。门里过道顶上挂着一个圆筒形铁丝罩的门灯,罩内糊白纸,上写红字“史府”(一般人家只能写“某宅”、“某寓”)。过道旁有春凳一条,漆着黑漆,是供来客等候主人而暂坐的地方。

走进院子,迎面有一座影壁。影壁中间挂着红色木牌,墨写斗方“福” 字(也可写“鸿禧”或“戬穀”等吉庆意义的字。)过年时,影壁上左右挂一对宫灯。

绕过影壁,就见正房(北房)。正房檐下有抄手游廊。门两旁墙体下部为砖砌窗台,窗台上面为木结构,分二段,下段为“三块瓦”玻璃窗,中部为“步步紧”窗棱,上部为“步步紧”上槁,接着屋顶。

走进正房,这是一明一暗(有的是一明两暗的房间。正房堂屋靠墙有条案,上摆座钟,钟左有瓶,右有镜各一,谐音平静。还有搁帽的“帽筒”。条案前有八仙桌,桌旁两把太师椅。墙上迎门挂有配对联的挑山“中堂画”。正房左耳房为上层,有炕,是辈份高者的住房。右耳房过去住用人或最喜欢的自家人。

宅院里除了正房之外,还有南房和东西两边的厢房。这都是晚辈住处。院中放有一对荷花缸,只缺顶棚、石榴树。在这个宅院两厢的玻璃橱窗里, 分别陈列着婚姻生育和衣服发饰实物和彩塑模型。在反映婚姻、生育的橱窗里,展示着头戴红盖头、身着红衣裙的新娘形象。有彩塑的迎亲仪仗(最多应有 240 件)。有谐音早立子,花着生的大枣、栗子、花生。有必不可少的陪嫁桶子、灯以及蜡台、头油瓶等物。关于生育的信仰习俗有“拴娃娃”, 陈列着彩塑“娃娃大哥”。这是新妇无子者从庙里“偷”回(实际给过钱) 的泥娃娃,把它放在炕席下。待生子后,把这泥娃娃送到娃娃铺砸碎,重新和泥作一个娃娃,算是娃娃大哥,自己生的娃娃算弟弟。在另一面橱窗里, 摆放着清末民初民间的服装。有大镶大沿的女袄、旗袍,有男式的长袍马褂。有妇女的发饰、佩饰,有婴孩的五毒兜、虎头鞋等。展厅到此,就让人基本了解了一个家庭的居住、穿衣和结婚生育的一般情景。

与“宅院”展室相通的另一间展室里,展示的是天津民间更为广泛的生活习俗,如信仰、商业、消防、民间工艺等。

走进另一间展室,首先引起注意的是室中间地上摆放的四体信仰习俗实用物。一件是佛龛。这是家中供神佛的地方。它是用硬木做成的一人来高、雕刻精致的三层楼阁模型,檐角四翘,廊柱、窗棱处处逼真。再一件是家庙。是在家中供祖先“木主”的地方。它也是用硬木做成半人来高、雕工精细的一座祠堂院落模型,即宗庙祠堂的缩影。辈份高的木主供在这家庙的“正房”,

辈份低的木主供在两廊。过年时把木主从这小小家庙里请出来,摆在供桌上祭祀。还有两件实物是丧礼用的“大座花亭。”它们是用优质木材做成的三层亭子,有两人来高。使用时应是两个、四个,最多八个。亭中放木主的叫灵亭,放死者遗像的叫影亭,放鲜花的叫花亭。

在迎门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幅“水会救火图”,反映了昔日天津民间水会救火的情景。图前地上摆着一台救火“水机子”。用压把压挤桶中的水,水从铁管射向起火处,达到灭火目的。

在展室一侧,是商业民俗实物和模型的陈列。最生动诱人的是“隆裕膏药店”的商号门脸。门脸房檐上部带有冲天栏杆,这是清代到民国时店铺门面的装饰。店门里的“栏门柜”上常年放着一个玻璃罩灯,到本世纪 40 年代, 此灯虽已不用,但仍摆着,以示商店字号之老,店门外有熬膏药的锅台以及医师为患者贴膏药的泥塑像。

在这家“膏药店”近旁的玻璃橱窗里,则摆满各种商业店招、用具。店招有钱庄、饭铺、酱园、烟店、鞋店、膏药店等悬挂的幌子原物,商店用品有商店供奉的灶五爷像(无灶王奶奶),有商业祖师神像(如染缸神),有达仁堂药店用过的 3 米多长的长算盘原物。有药杵、货郎鼓、园形藤斗、杆儿盘秤等。

这间展室另一侧橱窗里,还展览了民间工艺品实物,如杨柳青年画、“风筝魏”的风筝以及“皇会”出会、民间游戏的彩塑模型、泥人张的彩塑等。在这近代天津民俗展厅里,一边参观,一边联想,用不了一个时辰,就

可以概略地了解昨日天津的民俗。这与走街串户调查,或者翻阅方志典籍相比,实在是认识天津的一条捷径。

当然,要了解天津民俗,还可到文化街的“天津民俗博物馆”,那里除了有婚姻、生育习俗、商业等习俗展览外,还有航海、漕运情况以及因漕运而兴建的天后宫。“天津民俗博馆”和“近代天津民俗展览厅”可以互为补充,令人得到较全面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