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

步行旧城东门里大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相距不远的两座古老壮观的过街牌楼。牌楼为木结构,两根高大的主柱,通过横梁和斗拱,支撑起三座五脊六兽的四阿顶楼额,朱柱黛瓦,雕龙画彩。楼额正中分别镶着“德配大地”、“道冠古今”的金字匾,光彩夺目。这就是天津市内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文庙的所在地。

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 年),天津卫指挥使朱胜为了兴学,捐献出东门里的住宅作为学舍,并建造了明伦堂,这就是文庙的雏型,到正统十二年,奉把孔子的大成殿落成。天顺二年,天津卫户部司解延年在乡人的资助下,增建了东西两序和佞量门,正德十二年,整修道高屿筑围墙。嘉靖四十四年,整修道黄中又建名宦和乡贤两祠。于是,文庙成其规模。以后历经修复,沦桑 500 余年,至今保存完好。

文庙由牌坊、礼门、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两座牌坊之间的北侧,有一面红墙青瓦的照壁。从万仞宫墙的照壁之北前行,东是大门,名曰里门,进门有刻着“义路”的牌坊迎在前面。过“义路”是一座架设在半圆形水池上的石桥。他名“伴池”,是学宫前的水他,考取秀才之后,来此参加“芹香宴”,人称“入泮”。此源于周天子的学宫,因周天于的学宫四周环水,故文庙也修泮池与泮桥。然后,依次进入棂星门、大成门,至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歇山琉璃瓦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前宽敞的月台是祭礼的地方。大成殿正中摆放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神位,四配殿分别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宗圣曾子和亚圣孟子。殿内次东次西排列着冉子等十二先贤的牌位。大成殿后的崇圣殿是供奉孔子父母及五世祖先牌位的地方。大成殿外的名宦词和乡贤祠内分别记载着地方官宦和名流的业绩。

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尊崇儒教,每年春秋两季在文庙举行汇孔大典, 其中又以 8 月 27 日最为隆重。届时,地方文武官员都到此参拜,“钟鼓齐响,笙歌共鸣”,热闹非凡。

建国后,文庙受到天津市政府的保护。1962 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保管所专职保护。1985 年市政府拨款 90 万元新修茸,使这座古老的饲庙重新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