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纪念馆

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学生时代基本上是在天津度过的,因此,他们亲切地称天津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逝世后, 根据他们的遗愿将骨灰撤在海河之中,表现了他们对天津、天津人民的特殊感情。为了缅怀、纪念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的光辉业绩,表达天津人民对他们的崇敬、爱戴之情,天津市于 1977 年 6 月和 1984 年分别建成了“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和“天津觉悟社纪念馆”。1994 年 2 月4 日又建立了“天津邓颖超纪念馆”,做为天津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从 1913 年到 1917 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然后留学日本。1919

年回津,入南开大学,至 1920 年赴法留学前,在天津度过青少年时期的求学和革命春秋。当时的中国,列强欺侮,山河破碎,满目疮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年轻的周恩来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状况,立下救国救民的志向, 提出要“力中华崛起而读书”,并积极组织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把学习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品学皆优。“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设在南开中学的东教学楼。这座作为纪念馆的‘东教学楼位于南开区四马路,总面积为 952 平方米,为南开中学初刨(1906 年) 时建造,这座仿罗马式的砖木二层楼房在绿荫的衬托下格外壮观,楼前镶嵌着叶剑英委员卜的亲笔题名。纪念馆内复原陈列有南开中学当年在此放置的整容镜及《客止格言》和周恩来上课时的东四讲室、理化教室,以及走廊内的有关陈设,再现了历史的原貌,二楼为专题陈列,展出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和照片,介绍了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期问以及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五四运动、旅欧勤工俭学中参加革命活动的情景,着重表现他由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青年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程。

开馆以来,其影响愈来愈大,接待青年学生、各地观众及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国际友人数十万人次。纪念馆还编辑出版了《简引》、《文物图片选》、《周恩来青年时代》等书籍刊物,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七号增一号,原是觉悟社活动的旧址,由一组青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的小院,邓颖超生前题写了馆名。觉悟社是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创建的革命社团,它本着“革新”、“革心”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王旨,研究新思潮,探讨救国真理,成为当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中国北方的革命社团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觉悟社社歌写道:“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社会革命,阶级战争,青年齐努力,二十几个同志们,大家携手作先驱。奋斗牺牲是精神,推翻恶势力。”在这座下引人注目的小院落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剖曾亲临觉悟社进行指导;不少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到此讲演;觉悟社社员进行厂各种革命活动,领导了天津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出版了有影响的革命刊物《觉悟》。

“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由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组成。复原陈列再现了原三戒里四号大院的面貌,展出觉悟社社员当年抓阄决定代号的工具及学习的文献等珍贵文物。辅助陈列设四个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照片、绘画、雕塑以及模型等,反映觉悟社的奋斗历程和女星社、《妇女日报》等活动情况。邓颖超同志生前曾专程来馆视察,给予很高的评价。“天津觉悟社纪念馆”每年都接待了数万名国内外观众,成为学习、研究、教育

和增进国际交往的有益场所。

1994 年 2 月,在邓颖超同志诞辰 90 岁时,“天津邓颖超纪念馆”在“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一侧落成开馆,江泽民主席题写了馆名,纪念馆院内矗立着青年邓颖超的铜像,并以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展现了邓颖超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县,生于广西南宁市,1910 年她 6 岁时随母到天津, 直到 1925 年 7 月离津去广州与周恩来结为革命伴侣,这期间她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天津度过的,在天津达仁女校任教并开始她的革命生涯,投入“五四” 运动,组织觉悟社、女星社等革命活动,并于 l925 年 3 月由共青回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因此她说“6 岁到天津,生活了十来年,算是半个大体人吧!”建国后,她担任党和国家多项要职,尽管国事繁忙,仍多次来津视察工作,看望人民。1992 年 7 月 11 日邓颖超逝世。根据她的遗愿,用周恩来逝世后用过的骨灰盒盛骨灰并将骨灰撒在海河。现在这个骨灰盒及邓颖超的部分遗物都陈列在“天津邓颖超纪念馆”中,作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