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桥和金汤桥

天津河多,桥梁也多。有人统计,天津过去有七十二桥,其中包括木桥、浮桥、铁索木板桥、铁桥、钢筋水泥桥等。这里单说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座铁桥:解放桥和金汤桥。

·解放桥·

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 1923 至 1927 年

建成的铁桥。桥长 96.7 米,桥面总宽 19.5 米。耗资 125 万两白银,是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

这是一座可以开合的桥梁。大轮船从桥下通过时,即用电力启动开台设备带动桥的梁架从中分开,分别以两端桥墩为轴心旋转上扬,桥的两墩中间即畅通无阻。待轮船过后,桥又复原接通。解放后,此桥很少启动开合。最后一次启动、开合,是在 1970 年(或 71 年)。这次开启不是为了过船,只

是为了试验、俭修。开启时间是在车辆、行人稀少的深夜 12 时至 2 时。但闻讯赶来观看开桥者仍然云集两岸。

从这座桥的名称更易,可以看出天津历史变迁的某些要节。桥的原名叫“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因为当时天津有“国中之国”的英、法、俄、美、德、日、意、奥、比九国租界。此桥正处于海河两岸租界之间。民间又称此桥为“法国桥”,因为它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当时投拆者 17

家,设计方案达 31 种。海河工程局也曾于审标时参与若干意见。最后由达德与施奈尔公司承包。此桥又位于法租界与俄、意租界之间。不论哪国轮船通过此桥都得经过管桥单位开启桥梁。“万国桥”到 1948 年曾改名为“中正桥”, 那是国民党政府以蒋介石的字而命名的。1949 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更名为“解放桥”,沿用至今。

·金汤桥·

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名金汤是取“固若金汤” 之意。桥长 76.4 米,总宽 10.5 米,面积 8022 平米。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

的大型铁桥之一。铁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比解放桥早建约 20 年。

金汤桥原为浮梁舟桥,由 13 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初名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 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详请盐院郑禅宝营造,故又称孟公桥。到 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10 月,因铺设从东浮桥至东站有轨电车路轨,由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资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存留至今。原来也是用电力启动的开合桥,1970 年第二次大修时,开启设备才被拆除。

1949 年 1 月 14 日上午 10 时开始的解放天津的战斗,解放军投入了 5 个

军 22 个师 34 万兵力,从东、南、西三十方向同时向国民党城防猛攻。根据天津市区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形特点和守敌布防情况,而制定的作战方针是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歼灭。战斗开始后,解放军 38、39 军从和平门、西营门一线突破,由西向东推进,44、45 军从民权门、民族门一线突破,由东向西推进,46 军从崔家码头向北推进,宜兴埠也有一个师向南推进。由于东、西主力夹击,南北部队助攻,逐街逐屋争夺巷战推进,以及在金汤桥附近的碉堡等工事前的激战,终于在 15 日凌晨 5 时半, 东西路大军按计划胜利会师金汤桥,完成了栏腰斩断敌军的任务,并开始了分割围歼南北敌军的战斗。敌军陷于混乱之中,最后全被消灭。整个解放天

津的战斗只用了 29 个小时,歼敌 13 万人。1949 年 1 月 15 日,天津获得解放,进而促成了北京的和平解放。

当年解放军会师的金汤桥,作为历史的见证,至今巍然如故。1994 年 6 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把它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汤桥将永远是人们缅怀解放天津的英烈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