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无尽的思念

十年树林,百年树人。从 1913 年在四师范与杨昌济相识至

1920 年先生谢世,毛泽东沐浴老师长达 8 年的教诲之恩,良师的谆谆教

导如春风化雨,催他成材。直至 1949 年新中国的诞生,经过二十八年风风雨雨的磨炼,他终于如老师所愿,长成了一株柱天大木——成为中华民族这泱泱大国的主席和数万万中国人无限拥戴推崇的伟大领袖!

前人栽树后人歇荫,吃水全凭掘井人。成功越是巨大,好念旧情的毛泽东越是忘不了“强避桃源”栽种长天之材的杨昌济老师。怀念之情夹杂着些许忧愁和感伤,常常啃噬着他那颗永不安逸的心——杨先生走了,开慧也走了,他们未能等到这一天就都永远地走了!不会也不能同他毛泽东一起分享这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滋味⋯⋯每逢思虑至此,杨先生那清瘦的面容,伏案辛劳的情景,便一一浮现在毛泽东的眼前。他想,老师毕生事教,为教书育人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可他积劳成疾,不到五十岁就与世长辞了!他就像春蚕一样,取天地生物之精华,经几番生死之蜕变,最后从腹中吐出那晶莹剔透的银丝,来造福于人,而自己

却劳累、困顿而死⋯⋯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格,多么可贵的奉献精神! 毛泽东由杨昌济先生联想到他的其他许多老师:邹春培、毛麓钟、谭咏

春、贺岚光、符定一、袁仲谦、王立庵,还有徐特立、黎锦熙、王季范等等, 再通过这些老师联想到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他觉得这些人也和杨昌济先生一样,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解放前后一直是在从事冷冷清清的教育工作,一直是在为教书育人“吃粉笔粉”,这些人今天的生活怎么样了?是否都健康地生活着?看来有必要制定一个政策,要保护这些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文化人,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照顾好他们的家属子女,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服务⋯⋯毛泽东的思绪从国事上又重回到家事上来,他想,杨昌济先生不愧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家属既是毛泽东的至亲,也是人民中的一分子, 于私于公他都责无旁贷,当尽心尽意、尽忠尽孝地去关心照顾他们。

从此以后,毛泽东把对老师杨昌济和妻子杨开慧的怀念与挚爱之情,转嫁到他们的亲人身上。

在长辈中,岳母加师母的杨老太太向振熙,是毛泽东最关心和牵挂的一个。1949 年 8 月,长沙解放后,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曾将老太太尚健在的消息告诉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回电道:“来函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9 月,当他获悉王稼祥夫人要回湖南省亲时,便托朱仲丽给老太太捎去一件皮袄,以御风寒,也替杨开慧尽了人子之心。礼物之外,还写了一封便信:

杨老太太: 你们好吧?

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衣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一日

1950 年,杨老太太八十大寿。毛泽东特地让儿子岸英前往湖南祝寿,并带去两棵人参,送给老人家滋养身体。人参是别人送给毛泽东的,毛泽东认为老岳母比她更需要进补。外孙毛岸英的到来,使向振熙老人百感交激,欣

喜万分。她透过岸英英俊的面庞仿佛看到女儿开慧和女婿润之的身影,不禁热泪盈眶。二十多年,漫长的二十多年啊!老人在痛失爱女之后,与女婿和外孙也未见过面,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焦虑优愁中度日如年。记得就在杨开慧英勇就义后,经蔡元培等熟人出面说情作保,毛岸英和陈玉英不久被释放,但板仓杨宅受到了特务的严密监督,鉴于毛泽东的三个孩子所处的危险境况,党组织决定将他们转移到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向振熙和儿媳、开慧的嫂嫂李崇德扮成走亲戚的样子领着毛岸英三兄弟,坐火车到武汉, 又改乘轮船到达上海。她们将岸英三兄弟送到上海后,不久便返回湖南。此后二十多年,再也没有和三个孩子联系上,与毛泽东也音讯不通。没曾想到, 再相见时,当年的小岸英已长成一个伟岸的男子汉,他爸爸已成为这个国家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想到这些,再看看毛泽东让岸英带回的礼品,老人十分激动,她对孩子说:“岸英,别看你爸爸是个大人物,他也有赤子之心。” 她还说:“过去我常给做些好吃的,现在不能做给他吃了⋯⋯”言语之中, 浸透着他对女婿毛泽东的慈母之爱,舐犊之情!

次年,毛泽东又派二儿子毛岸青回湖南探望外祖母,以慰天年。

1960 年,向振熙太太九十高寿,毛泽东听说开慧的堂妹杨开英要回老家祝寿,便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开英同志:

杨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

上两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接将二百元寄去, 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

毛泽东

一九六零年四月二十五日

为了保证向振熙老太太安度幸福晚年,毛泽东一直十分关心她的生活, 并供给足够的生活费用。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以后,毛泽东就用自己的稿费按月给老人寄生活费,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亲自过问这件事,有时检查发现秘书忘记寄了,他便叮嘱补寄。就这样一直赡养到老人去世。

1962 年,惊悉老岳母逝世,毛泽东心情十分哀痛,很快给杨开智发去电报以致悼念。电报说:“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毛泽东对岳母杨老太太的一片孝心,寄托了他对夫人杨开慧的满腔炽情,也体现了他对老师杨昌济的无比崇敬和不尽的思念!

杨昌济先生慧眼识人,作为人师,他有毛泽东这样的学生;作为人父, 他有毛泽东这样的女婿,他当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