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毛泽东名字溯源

毛家喜得贵子,在过完“九朝”后第一件事便是要给他取名字。

姓名,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但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习俗,却赋予了姓名丰富的、无穷的含义,且形成了极为复杂、颇为严格的取名法则。仿佛有了个古祥的名字,此人即可鸿运齐天了。

像旧时其他各族各乡的人给儿孙辈取名一样,毛家给子孙取名,严格按照《族谱》既定谱系,即按其辈份长晚在谱系中取相应的一个字。这样取的名字叫“派名”或“祖名”。毛泽东前后的几个辈份分别是“祖恩贻泽远”, 毛泽东自己是“泽”字辈,因之取“泽”。至于“东”,古人以东西南北对伯仲叔季,取其老大之意。毛泽东虽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三,却为弟兄中居长,理当为“东”了。这便是“毛泽东”姓名的来历。现在,韶山毛氏“泽” 字辈的,尚有七八百人呢!

毛泽东有了一个好名子。后来有人望文生义,认为“泽东”二字意为“润泽华夏大地,恩惠东方”,因此认定给毛泽东取名的人一定才高八斗,甚至还生出许多神秘的猜测来。其实,给毛泽东取名的是他的父亲,他只不过念过两年私塾。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位乡野村夫,不仅给了毛泽东一副顶天立地的身躯,还赋予他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名字。

其实,毛泽东一生中不只有父亲给他取的这个大名,他还用过许多名、号,并且大都有特定含义,只不过是“毛泽东”这个名字太响亮,因而使他另外的名号鲜为人知——

毛泽东的乳名叫“石三伢子”,说来有一段缘由。旧时,韶山有这么一种风俗,父母分明望子成龙,却要给他们的孩子取最平常、甚至卑贱的小名, 如“狗娃”、“石头娃”、“叫化娃”之类。在毛泽东的前面有两个哥哥, 但先后均在襁褓中夭折。毛泽东出生后,毛母生怕三儿子又不能长大成人, 就抱着他到滴水洞后山的观音岩拜一块巨石做“干娘”,寄名石山,寓意坚如磐石,希冀他百年长寿。又因其排行第三,故取字“石三伢子”作为乳名。老天没有辜负毛母的心愿,毛泽东身材高大、伟岸,体魄强壮。一生历尽风险,大难不死,实属健康长寿之例。有这样的身体条件作保障,他得以在几十年政治的大风暴中,始终如一地稳如泰山。

“润芝”(或咏芝、润之、润滋),是毛泽东的字。中国古代有这样的习俗,男子二十而冠,成年后即可依据本名之含义而另立别名,称之为字。

《礼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等,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古代人取字,是极为重视和讲究的。名与字之间相互关联,要相得益彰,且从声韵而言必须平反对仗。“泽”与“润”字,字义相近,均可理解为雨露滋润的意思;“咏芝”则是“润之” 的谐音,它寓意“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以言志。这个号借喻植物,烘托出了毛泽东向往、讴歌美好事物的心灵。

1910 年秋,毛泽东求学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他因仰慕梁启超(号任公)的犀利文笔,又兼具立志以天下为已任,给自己起名“子任”。

1915 年暑假后,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的毛泽东,为了寻觅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长沙各校贴出《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启事署名“二十八画生”, 寓意“毛泽东”三字。

1929 年 7 月至 10 月间,毛泽东受排挤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他心情抑郁,食不甘味,引发肠胃疾病,便化名“杨引之”,到福建西部农村“治病

疗养”。有人说,“杨引之”即是“杨隐之”,是毛泽东意欲隐退,以此表示对那些高高在上、自诩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们的抗议。至于杨姓, 则是失意的毛泽东对其远在湖南家乡的爱妻杨开慧那深切思恋之情的流露。

1936 年 8 月,毛泽东在延安给分别十载、仍留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老同学易礼容写信问候,信中的署名为“杨子任”,以“子任”为双方共勉,意为拯救民族的灾难、促进国共合作、统一抗日而共同努力。

1947 年 3 月,国民党反动派以重兵向陕北发起猖狂进攻。为了诱敌深入, 在运动中寻找歼敌良机,党中央决定撤离延安,毛泽东化名“李得胜”,取“离得胜”谐音,意为此时主动放弃延安,将换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同学们曾善意地给毛泽东送了一个外号, 叫“毛奇”,以此称赞他胸怀大志,不同凡响。1946 年,毛泽东还曾用过一个化名:事任⋯⋯

此外,毛泽东曾经用过的名字还有:允滋、自任、国彬、赵东、马任等等。在其文稿信函中,有时还把润芝写成“咏滋”、“永滋”,或干脆简写成一个“润”字⋯⋯透过这许许多多的姓名中,人们似乎窥见了毛泽东的性格、志向和情操,以及他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发展概况。

尽管毛泽东用过如此众多的名字,但“毛泽东”这个名字无疑是最响亮、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战争年代,它是号角,又是胜利的象征,惊天地,泣鬼神;和平时期,它又是方向,是旗帜。“毛泽东”这三个字是与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和诗人紧紧联系着的。它在长达几十年的历史长河中, 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命运,并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与瞩目。提起毛泽东,人们便油然而生一种敬爱、信赖乃至狂热的崇拜之情。于是乎,他被咏成诗,谱成歌,响彻赤县神州!

早在 1938 年秋,有人便在韶山冲上屋场毛泽东的旧居门口,张贴了一副对仗工整、含义深远的大红对联:

泽沛苍生东来紫气

1945 年 10 月,大文豪郭沫若对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毅然亲赴陪

都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无尚敬佩,也用了巧嵌“泽东”二字的形式作对:

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欢遍旧河山

1942 年,陕北赶驴老汉李有源,挑着担子和边区群众一起投身于大生产

运动。面对着从宝塔山上冉冉升腾的一轮红日,老汉思绪万千,激动无比: 从前是牛马,有苦难言;如今做主人,幸福无边。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放开喉咙唱出了他家祖祖祖辈辈的喜悦和欢欣——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