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会见
李漱清热切企盼看到毛泽东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951 年 7 月 11 日、8
月 21 日,毛泽东两次致信给他的堂兄和老师毛宇居,“为了了解乡间情况”,邀请李漱清和毛泽东的蒙师邹春培之子邹普勋进京,“住一至两个月”,同时寄来了介绍信,托毛字居转交。喜讯传来,李漱清和邹普勋于 9 月 14 日从
韶山起程, 21 日到达首都北京。
9 月 26 日中午,一辆银灰色轿车,载着李漱清、邹普勋和张干、罗元鲲
①四位老人,驶入中南海,一直开到毛泽东的住地——丰泽园门口。卫士长带
着他们穿过几道曲径长廊,直抵毛泽东的书房。毛泽东笑盈盈地迎上前来, 同他们一一握手,并动情地说:“稀客来了,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毛泽东说完,把客人请进客厅,让大家一一落座。当他看到年近八旬的李漱清仍然精神矍铄时,高兴地说:“您老先生好健旺啊!”李漱清是建国以后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听了毛泽东的问候,他高兴得满脸通红,只是恭恭敬敬地抿着嘴笑。毛泽东好像看出李先生的拘谨,笑着说: “老熟人,老朋友,随便一点么,怕么子啰?”毛泽东这亲切而又略带家乡口音的话语,使李漱清坦然了许多,他半真半笑地说:“见了皇帝老子,我就慌张!”“如今还有什么皇帝老子?皇帝老子也是人,您老还是皇帝老子的老师哩!”这句幽默风趣的话,引得四老都笑了。
在亲密无间的叙谈之间,毛泽东叫来江青和孩子们,向他们介绍了客人。他诙谐地对李敏和李讷说:“你们平时讲你们的老师怎么好,这都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很好!”毛泽东轻松自如的话语,赶跑李漱清等人的拘束情绪,他们就好似回到家里一样。毛泽东在一师的老校长张干,想起当年那场学潮,苍老的眼里噙满了泪花,终于向毛泽东说出了憋在心里几十年的话: “一师闹学潮那阵,我主张开除你,真对不起呀!”
毛泽东缓缓地摆手:“当年我虎气太盛,要是像现在这样学点猴气,就不会发动‘驱张运动’了。”他还诚恳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这颗‘寸草心’,是怎么也难报答老师的‘三春晖’啊!”接着,毛泽东设家宴招待李漱清一行,并尊请李先生上座,还亲自为几位师友敬酒、敬菜。师生们聚会在一起,谈笑风生,心里有说不出的温馨和慰籍。
饭后休息时,毛泽东仔细询问了韶山的生产和父老乡亲的生活情况,李漱清等一一作了回答。毛泽东又询问了家乡老人的情况:“红胡子五阿公① 在不在?民国十六年,红胡子是个顽固派,土霸王,反对过农民运动。不过只要他认识错误,跟上时代前进就是好的。”“还有,关公桥开四阿公②在不在?他很恶,那时我们读书都怕他。”“井湾里郭梓阁③在不在?我在井湾里读书时,他姐待我好,给我梳过辫子。”李漱清他们都作了简要回答。毛泽东又问:“上屋场南岸是原样子不?
树砍了没有?”李漱清回答:“是原样子,树没砍。”这时邹普勋插话: “小时候,你和我在一起看牛,‘打仗’,记得不?”“记得!是老样子就
① 邹普勋,毛泽东儿时的同学,邹春培先生之子;张干,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罗元鲲,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的历史教员。
① 红胡子五阿公,即毛鸿初,地方绅士,曾反对过农民运动,成为韶山冲“四大扇”的首领。
② 开四阿公,即毛恩悌,毛泽东的远方亲戚,当时在家务农。
③ 郭梓阁,又名子阁,毛泽东少年时的塾师郭伯勋之侄,私塾的同学和好友。
好,山里要绿化,树木要保护下来。”李漱清问:“你的房子是不是要
修整一下?”“不要修整了,最好是照原样子。”谈话当中,李漱清把韶山乡党支部一份汇报材料呈送毛泽东。毛泽东看后说道:“要组织起来
搞合作化,单干不行,单干发展不起来。”他面对李漱清:“当年你是主张拆祠堂,毁庙宇,办学堂的,是个激进派!现在搞合作化,你要 带个头。土改虽分了田地,可俗话说:一人一口,七石二斗。农业还 得抓紧才行哩。”话语里蕴含着对老师的深情,对故园的心驰神往。谈了一个多小时后,生活秘书进来请毛泽东休息,他谈兴正浓,把烟蒂 用力一揿,说:“老朋友难得相会,见了面还要谈一下。”又谈了一阵后才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过几天再请你们来吃顿晚饭。”说完,
毛泽东亲自陪老师参观了中南海、中央大礼堂,并引入电影室观剧。因
李漱清耳朵有些聋,毛泽东还让秘书田家英坐在他身旁,为他解说。几天后,毛泽东又派卫生部副部长傅连璋来为李漱清、张干等人检查身 体,并用自己的稿费购置了呢大衣、被服等礼物相赠。
此后,毛泽东让身边工作人员带李漱清等游览了京津的名胜古迹。 十月一日,还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军民欢庆新中国成立三周年。李漱清深有感触他说:“此次不是毛主席盛意,实难得此机会!”
十月中旬,时近黄昏,毛泽东再次在中南海会见了李漱清他们一行。毛泽东说:“你们来京快有二十多天了吧?过得痛快不?有点想家
了吧?现在我也不留你们了,我已告诉秘书做好三件事:每人做一套制服,一件呢子大衣,再送人民币一百万元(旧币)。你们送来了家乡特产, 我没得特产送的,就是这‘三个一’。如今我并不富,不像过去的皇帝那样, 要什么就有什么。你们来京的一切费用,都是用我的稿费开支的。你们还要做什么事?有什么要求,但讲无妨。”这时,邹普勋拿出一本《社会发展简史》请毛泽东题几个字。毛泽东说:“你们又不是不晓得写字,要我写什么?”李漱清插话说:“要借你的御笔书写!”“写什么呢?”“我们要送一本书给唐煦存,他就是给你写汇报材料的那个伢子。”“拿笔来。”毛泽东说完就接过秘书递来的钢笔题了字:“邹普勋赠给唐煦存,嘱毛泽东书。”又说: “你们要走了,我还要送一本书给你们。”于是,又拿起笔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本的封面上写了“毛泽东”三个中楷字,分送给李漱清等四人,又问: “你们还要做什么事?如果还有什么事要做,再写信告诉我,现在回去好好休息,再玩几天,就叫秘书派人送你们各位回去。”
一个周末的下午,主席办公室来电话:主席请李漱清先生共进晚餐。随即派警卫处负责同志将他们接到中南海——毛泽东家里。四点多钟,生活秘书告诉毛泽东,请来的客人到了。毛泽东热情地请李漱清等围圆桌就餐。餐桌上,摆着七八道菜,有红烧肉、家乡腊肉、火焙鱼、豆鼓炒辣椒、两碗汤菜,还有两道北方菜。毛泽东举杯敬酒,笑着对李漱清等四人说:“湖南人爱吃湖南菜,我在这里陪家乡人吃家乡菜,别有风味。这里有两道北方菜, 你们尝一下,这叫做南北合作。”圆桌大,李漱清夹不到北方菜,就风趣地说:“我夹不到菜,鞭长莫及。”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忙给他们夹菜敬酒, 并说:“你们来京,心里不慌吧?生活过得惯吧?你们来了,就要出去看一看。先看看名胜古迹,再看看城市建筑。这是京城,进了京,就要看看京城风貌。”宾主笑语喧哗,气氛融洽热烈。
宴会结束时,毛泽东请李漱清等人合影留念,他们十分高兴,旋即起身, 略整一整衣衫,走到合和堂外面走廊上拍了合影照。照完相后,毛泽东将他们送到丰泽园门口,说:“不远送了,你们回去后,问候老朋友好,问候家乡人好,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京吧!”送别之时,毛泽东乡情浓烈,李漱清等人依依不舍,向毛泽东告辞,这时已是华灯初上了。
李漱清他们回到住所后,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想到承毛泽东厚意,此番进京该玩的玩了,该看的看了,只是感觉到这一生还未坐过飞机,似嫌美中不足。大家商量起来,想坐一回飞机。于是,由李漱清执笔,向毛泽东写了请求报告:“余年八十,欲试航空,不知可否?请主席批准。”毛主席接信后立即批准,让他们登上民航飞机,围绕北京城、八达岭上空,俯瞰首都、长城风光,浏览京城名胜,实现了几位老人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夙愿。
回到韶山后,李漱清把在京多次晋见毛泽东及所见所闻,告诉老伴、儿孙及乡亲们,让大家分享幸福。并几次致信毛泽东,表示衷心感谢。毛泽东回信请他“保重身体”,并请告知乡间情形。当李漱清去信,将乡间情况报告毛泽东时,毛泽东回信:“承告乡情,甚感。”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李漱清先生, 1952 年 11 月,经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介绍,湖南省人民政府聘请他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后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留乡间休养,安度晚年,直至 1957 年 12 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