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的“长沙王”
1913 年秋,就在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不久,学校来了一位新教员。他,就是徐特立。
徐特立的到来,在四师学生中引起了轰动。不少同学早就风闻,这位徐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又曾担任过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他只有六年半学历,靠自学而精通古文、历史、地理和数学等各科知识,十八岁开始在蒙馆授徒,执教十年间亲手创办多所新式高等小学堂和长沙师范,门生遍及长沙城,在湖南教育界享有“长沙王”的美誉。
徐特立原名徐懋恂,按徐氏辈顺又名徐立华, 1877 年 2 月 1 日(清光绪二年丙子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具五美山荷叶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徐树照,除种田外,还经常外出打零工、挑脚,另有一身烧窑做瓦的好手艺,所经营的“徐家窑棚”在四乡闻名。他四岁丧母,姐姐出嫁,十四岁的哥哥徐立太随父下田劳动或出去做工,他便和一个两岁的妹妹静寂凄凉地呆在家里。不久以后,妹妹也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徐特立的幼年,是在孤独凄苦中熬过的。
徐特立九岁那年,父兄因饱受不识字的痛苦,便多方筹集学费,送他入学。这样,他才开始进离家不远的一所蒙馆,读“四书五经”一类的书。最初半年,蒙师只教学生读书写字,死记硬背,从不讲解书的内容和字义,他学了之后既不能理解,也不会运用,收效不大。这使他产生了抵触情绪,不久便转到一个张姓蒙师的私塾学习,这位先生教书非常认真,教一句解释一句,要求学生甚严,而且动辄打人。调皮的学生往往逃学,而他却喜欢这个先生。这位先生很注重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除教经书之外,还教读朱柏庐的
《治家格言》和杨椒山的遗嘱。朱氏《治家格言》讲的都是日常琐事,徐特立读后,觉得它与“四书五经”比较起来,文字浅显易懂,道理切实透彻, 对自己颇有启发。杨椒山是明朝的一位官吏,因弹劾权臣严嵩惨遭杀害,临刑前给儿子留下了一份极富情感的遗嘱,还附有这样一首绝命诗:“浩气还大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少年徐特立对杨氏这种不畏强暴,嫉恶如仇,坚持正义,死无反顾的品格和气节,深表敬佩。阅读遗嘱后,为之流泪不已。后来他回忆说:“使我对书籍发生兴趣的,是这篇文章,而不是《论语》。”
徐特立十五岁时,转至浏阳河畔一座大古庙里读私塾,老师是一位有道高僧。这个和尚老师不仅教他读八股文,而且还教他静坐、读佛经和禅宗语录。他从此开始接触到一些唯心派哲学。
1893 年,徐特立的家境愈趋窘迫。他在读完六年蒙馆之后,终于辍学在家,一边劳动,一边自学。这时,他为自己的前途而苦恼,一心想找份职业, 弄碗饭吃。
辍学两年后, 18 岁的徐特立开始在五美乡小塘湾教蒙馆。五美地处长沙和浏阳之间,徐持立经常前往长沙城,逐渐接受了康、梁的维新思想,拥护他们的变法主张。他重新拟定了自修计划,决心钻研近代科学,寻求御侮救亡的道路。这期间,他边教书,边读书,努力博览中国经、史、子、集, 刻苦攻读国外传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国文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为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1905 年,徐特立 28 岁。当年清政府举行考试。他出于前途考虑,同时也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文化水平,乃报名参加考试。初次应试,虽未考取秀才, 但因预考被录,名望大力提高,年俸由十四串钱而上升为六十串,一跃四倍, 这是他引以自慰的。然毕竟应考落第,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问题。正当他为前途而焦虑的时候,社会改革和时代进步给他带来了一线光明。
1905 年,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长沙望麓园新办起一所宁乡师范学校, 徐特立考入该校学制为四个月的速成班,虽然,论文化程度他已在一般教员之上,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倒很新鲜,使他受益匪浅。特别是校长周震麟,系同盟会员,刚从日本留学归国,在学校里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和主张, 使他深受影响,迅速走上“反康梁而相信孙文的道路”,而成为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四个月紧张的学习生活很快便结束了,徐特立和同学们即将跨入社会。毕业典礼上,周震麟校长热情洋溢地说:“我们办这个学校,不是专门培养你们当一个好教员,得到社会上的名誉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创造事业,创造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徐特立深为周校长这种鼓励所感动, 立誓毕业致力于教育事业。
宁乡师范毕业后,徐特立与同学姜济寰和何雨农一起,在离长沙三十里的■梨,创办了一所梨江高小。姜、何家庭富有,自己出资;徐特立没有钱, 自愿出力,不拿工资,只管饭,在学校任课。
1906 年春,徐特立应周南女校校长朱剑凡的聘请,初次进长沙城至该校任教。由于靠平时刻苦自学打下的良好基础,他在周南女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既授国文、历史,又兼教地理、数学等课程。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我半教半学,读了许多古文,还读了新的地理、历史和数学。1906 年,我离开蒙馆成了学校的教师,同时教地理、历史、数学三科,教小学兼教中学。⋯⋯后来一直教到中学以上的高等师范学校。”
从 1906 年到 1910 年,徐特立在长沙四年的中学教学中,感到基础教育
——小学教育问题不少,直接影响到中等教育,便决计离开中学,研究小学教育。 1910 年春,他前往上海,入江苏省教育会所办的“单级小学训练班”, 边学习、边考察上海的小学教育。接着,他又东渡日本参观考察小学教育约两个月。归国后仍至周南女校任教,兼任小学部校长。为了将所学到的新鲜知识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推广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他创办了《周南教育》周刊。他亲自动手写文章,自己校对,自己发行,自己筹款,使这份湖南最早的教育刊物办出了特色,而受到教育界的热烈欢迎。在他的倡导下, 1910 年,湖南破天荒地举行了第一次全省学生成绩展览会,他每天课余前往参加,将各校成绩详加审阅评比,从中总结成绩, 发现缺点,明确改进教学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又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自己的参观笔记,写出了一本《成绩批评小册》,以每本三分钱的低价卖给各校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这本小册子,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是他去上海、日本学习教学理论和经验,同他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全省各校的教学成果相结合的产物。《周南教育》和《成绩批评小册》,对湖南改进小学教育状况起了较大的先导作用。后来,他回忆这些事说道:“我认为实际第一, 书本第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本可以不要,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本则越多越好。”
1911 年,辛刻革命在武昌爆发。省城教育界人士,在徐特立、何雨农等
人的策动下,积极参加了焦达峰、陈作新领导的长沙起义。长沙起义后,湖南成立临时议会,徐特立公开发表自己的政见,竞选当议员。鉴于他对教育的贡献和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结果被选为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在议会里, 他和一部分议员主张各县县长由人民选举,但官僚代表反对这个主张,暗中和官绅勾结,把已经通过的议案搁置起来,不提交给政府,使之无法实施。徐特立等议员继续斗争,结果议会被强行解散,民主共和成为泡影。通过这件事,徐特立认识到从议长到议员不少人心怀鬼胎,总想捞个一官半职,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国计民生,而是个人的升官发财。他痛恨某些人挂着革命党的招牌,争权夺利,当上官就背叛人民的可耻行径。他感到辛亥革命已经失败,革命党已经变质,愤懑之余,毅然辞去议长之职。几乎与此同时,他还曾应邀到省教育司做过几个月的科长。其后,他主张发展平民教育,反对省教育司长陈某削减学生数额,裁汰个人不喜好的教员之弊政,因权不在手, 反对无效,遂立即交出委任状,离开教育司。这件事终于促使他变成了一个“教育救国论者”,认为“政府总是坏的,革命党做了官就要叛变”,决心“还是回到教育界去,用教育来改革人心”。徐特立离开教育司后,担任善化高小校长。当时,他的同窗好友、长沙知县姜济寰打算大力发展教育,在全具建立一千所国民小学。为此,准备先建一所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师资。姜请徐特立担负这个学校的筹建工作。他接受这个任务后,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困难很多,非常艰巨。善化高小设在化龙池,房屋十分破旧,他便让人腾出一些旧房子来,并就校内的走廊、过道等添辟一些房间,作为师范的教育和办公室。然后,他又与湘岸榷运局负责人商量,将该局存放在善化高小后面的硝磺拨给学校变价使用,得现金一千元,以解决师范开办经费问题。在他的努力下,一所命名为“长沙师范”的新学校,终在“盘根错节,历尽艰辛” 的情况下创办成功,并于 1912 年春正式招收学员。半年后,又另选荷花他的泐潭寺为永久性校址。徐特立任该校的第一任校长。当学制为六个月的二部讲习科学员毕业时,徐特立高兴地为他们写了这样一首《毕业歌》,既概述了他办学的艰辛,也表达了他大兴教育的目的和意愿。歌词曰:
“非夸长沙十万口,子弟不教非我有。十八乡镇半开化,少数通人难持久。 莫谓乡村阻力多,盘根错节须能手。 莫谓乡村馆谷薄,树人收获金如斗。
大家努力树桃李,使我古潭追邹鲁。”长沙师范诞生后,面临着种种困难。1913 年,袁世凯的爪牙汤芗铭督湘。他把学校视为“制造革命党的机关”, 蓄意克扣和停发教育经费,致使不少学校关闭或停课,长沙师范也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徐特立不忍坐视数百学员失学和长沙县创办一千所小学的规划破产,决定将已初具规模的全部校舍租给省立第一中学使用,而本校全部师生则搬到破旧的城隍庙,照样继续上课,以每月数百元的租金收入弥补学校经费之不足。
由于经费困难,长沙师范教职员的工资待遇一直是比较低的。作为校长, 徐特立规定自己同主任、庶务、缮写等拿同等工资,月薪二十元。以这微薄的收入开支伙食、购买书籍、维持家庭生活、接济困难学生,显然是不够用的。他只得到外校兼课,增加部分收入,以解决经济拮据。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沙师范虽然简陋,却为长沙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材。徐特立日后在回顾这一时期的情况时说:“长沙县(包括今天的长
沙市和长沙县——引者注)的教育,民国八年以前,差不多都是我一手办的, 不独创办了男女两师范,而且创办了实习批评会,教员训练班,一周的、一月的、三月的,各种各样的都有。长沙一共有八百个小学校,所有教员都是短期间由我一手培训出来的,在长沙教育界我应该是‘长沙王’⋯⋯”
徐特立在长沙师范当了两年多的校长,由于出资帮助家乡兴办五美高小和解囊接济贫困学生,亏空六百余元而无力偿还,这样被北洋军阀汤芗铭麾下的湖南教育当局所不容,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然后受聘到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任教,讲授修身、各科教学法,并兼任教育学习主任⋯⋯
能拜徐特立这样有名的教育家为师,同学们都引以为荣。毛泽东也是如此。以后的事实证明,徐特立不愧为是一位能给学生以良好影响的好老师, 他以自己的优良品格和高尚师风赢得了毛泽东的尊敬和爱戴,从而成为毛泽东在一师中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