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致电赠国策

解放初,王季范出任湖南行政学院副院长和省文史馆专员之职,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面对巨大的政治荣誉,王季范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觉得惟有在有生之年多为国家做些有益的事情,才能对得起党和政府对自己的信赖,才能对得起表弟毛泽东。

建国伊始,王季范利用他和毛泽东之间的特殊关系,经常向毛泽东致电致函,就国家政治抒发自己的不凡韬略,提出了许多诚挚而又中肯的意见, 深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视。他曾三次致电毛泽东,进忠言,献国策,提出“用贤才,立法制,崇道德”三个治国重点,供毛泽东参考。在同毛泽东的书信往来中,他除了谨致问候和报告家乡情况外,还常常结合自己数十年来钻研经史所得到的感悟与启示,与毛泽东一起探讨安邦治国的谋略,希望表弟能够以史为镜,从中找到国家盛衰、存亡的“周期率”,并能打破这个“周期率”,摸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路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早在建国初期,王季范就提醒毛泽东注重防止党内腐败现象的出现。他在 1951 年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剀切陈词:大凡一党一派在萌芽之时,自知勤勉、节俭、奋进、向上。⋯⋯惟其一接近实际政治,掌握政权,最易停滞和腐蚀, 从来讲主义、谈政治,在宣传革命的时期,属于破坏方面,无所顾忌。易于成功;而革命战争胜利后,迄至掌握政权,进入主义的建设,千头万绪,学识不够,经验全无,不独难见成功,而且时有错误,遂不免自起怀疑,顿生停滞现象。在此期间,最宜鼓起勇气,克服此种困难,使既定政策能逐步实现。又,同志们在地下工作期间,正如孟子所谓:“劳其心志,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此皆能忍受。一旦革命成功,上述各种情况忽然消逝,取昔日敌人之所有者而尽有之,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皆达愉快,不免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使革命的伟大前途,因腐蚀而发生障碍。此则当前问题未可丝毫忽略得的⋯⋯

王季范的这些真知灼见,深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赏。为了让这位贤达之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毛泽东同意,王季范于 1952 年聘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参事,并定居北京。从此, 王季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积极参政议政,从事调查研究,努力沟通民主人士与政府的关系,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牵线搭桥。这期间,最值得一书就是前面多次说到的他为湖南一批老教育家如原一师校长张干、国文教员袁仲谦等落实政策,解除疾苦而仗义执言、奔走呼号的事。

此外,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王季范,一直为发展家乡教育而多方奔走。无论是重修省立第一师范,建立湘潭大学,还是扩建东山学校,他或献计献策,或筹资出力,无不尽心尽意,不遗余力。这些,在湖南学界是有口皆碑的,从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