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不晓得国内有几家出版社出过这部小说,反正我 60 年代初期读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版本。封面也很有特点:下半部一片黑色,象征钢铁;上半部白色,衬托出作者的速写像。由于是精装本,就更像“钢铁” 了。我母亲在 1957 年前担任《旅行家》杂志主编,该杂志隶属于中国青

年出版社领导。由于母亲的级别和职务,所以 1957 年前“中青社”每出一本书,都要送一本样书给母亲。这本书拿回家里,却许多年没人动, 这在我们家是习以为常的事儿——无论是谁,都很少有闲心去读小说。 60 年代前期,我在选择生活之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曲折—

—每次选定一门事业时,我便一往无前、分秒必争去学去干;每次竭尽全力还不能看到“光明”之际,我便要灰心“几天”。在这“几天”中, 我什么“正经事”也不干,只是“抄”起家中的闲书乱翻乱看,以宣泄心中的愁闷。

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看了的。不看则已,一看则吓一跳。

看前半本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保尔,而是其女友冬妮亚。我希望保尔能得到她的爱情,我自己甚至也有点“喜欢”她了。就在我萌生出“喜欢”的念头时,自己也着实吓了一跳,一个声音在警告我:“你还有权利‘喜欢’人么?你连职业都没有,连工作都没有⋯⋯”

但是,我必须“坦白”当时的感受:它不但切实存在,而且十分清晰。这是我青年时代第一次萌生这样朦胧的爱。以往,我成长在“男校” 中,我从来没接触过年龄相当的女性。记得当初每逢“五一”、“十一”, 每逢需要去天安门狂欢时,所有的男校都要找一个地理位置最近的女校,临时结为“友谊学校”,使双方的同学在节前一起练舞,然后在节

日之夜共同在广场的指定位置上“翩翩起舞”。三中的友谊学校是幼儿师范,她们将来都将成为幼儿园的“阿姨”。唱歌跳舞是她们的“长项”, 每次“合练”都把我们男生甩得远远的。记得当时,一方面我在内心深处是不太看得起“阿姨”的,我们男生的目标是“北大”、“清华”, 她们至多是我们孩子的老师,仅此而已。另一方面,当我们和这些“活生生”的女生面对面时,又忍不住有些激动(甚至是羞涩)。尤其是当我们的班干部和她们的班干部走近洽谈工作时,我们这些“非干部”就远远地大声起哄。当然,中学毕业之后,我走上的是一条和其他同学颇不一样的特殊道路。我在艰难地寻找生活和职业之路,诸如爱情一类“闲事儿”都和我远离了。

等我看到后半本,保尔的形象才渐渐立起来。尤其让我难忘的,是那个铲雪的情节:保尔作为护路工人,在雪地中艰难铲雪,忽然一扭身, 见到了久违的冬妮亚,她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富商的妻子。坐在车上的, 是保尔对立的阶级的人;然而出自保卫政权的需要,保尔默默铲雪,让对立阶级的人坐好这趟车。可以看出,此时的保尔和冬妮亚还是有情的, 可越是有情,读者的心也就被揪得越紧。

看到最后,当保尔已经卧床时,他那段著名的语录出现了:“人的一生⋯⋯”

我看到这里,心中也出现一个共鸣声音:“人的一生⋯⋯”

这真是千古名段(语录),我忽然又想到诸如《借东风》、《甘露寺》当中的那些名段,不也被称作是“千古绝唱”了么?

不,不!后者是赶不上前者的。我在这两者的搏斗中,也渐渐拿准了主意:我要站在前者的立场上,首先当一名坚定的革命青年——等有了这一点,再谈其他(其中就包括职业选择)。

我想重新看看这部书的封面,下半部的黑色好沉重,好严肃。可惜现在我找不到这本书了,只好拿另一个版本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