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瑞典美术史家、哲学博士奥斯伍尔德·喜仁龙作于 1924 年。是我国侯仁之教授在北平解放前夕,在伦敦的旧书店中偶然发现,用重价购下, 1984 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重印。该书为一本建立在严格实地测绘基础上

的学术著作,共分“中国北方筑墙城市概述”、“北京旧址上的早期城市”、“北京内城墙垣”、“北京内城墙垣的内侧壁”、“北京内城墙垣的外侧壁”、“北京外城墙垣”、“北京内城城门”和“北京外城城门”8 章。书后附有当时拍摄的北京城墙、城门照片 42 幅。

把这样一本书拿在手里,真让人久久说不出话。忽地,心中蹦出了这样一个意念:“他——一个瑞典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算不算是“又一个”白求恩?

这个瑞典人,1879 年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毕业。1901 至 1903 年,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助理。1908 至 1925 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美术史教授,从事西洋近代美术史研究。后,分别赴美国和日本讲学, 曾于 1920、1921、1930、1954 和 1956 年 5 次访问中国。关于西洋美术有一系列著作,关于中国也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中国雕刻》(1925)、《中国绘画史》(1929 至 1930)和《中国花园》(1949) 等著作。1966 年去世,享年 87 岁。

再详细的情况就没有了。但这一些也已经很够了。我特别关注的只是他的瑞典国籍。瑞典属北欧国家,一战、二战中都处在“中立”地位。但“中立”不影响他爱好和平和尊崇文化,甚至不妨说,越是“中立” 就越是爱好和平和尊崇文化。他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他身在北欧, 先是研究西洋,随即就“不远万里,(五次)来到中国”,立刻就被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迷住,撰写出那许多原本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写的著作。当然,他那些研究西洋美术的著作,我们无缘得识,但估计同样差不了,兴许比欧美同期其他人士的著作还要好。一个“中间”的人,兴趣不在他的本国,而涉猎、深入到“东”和“西”两边,不干则已,一干就一鸣惊人。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值得深思,值得总结。所以我认为,他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白求恩。或者可以倒过来说,后来的白求恩,也可以说是“又一个” 奥斯伍尔德·喜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