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音说起:耳膜的振动

胡克定律的另一种说法是,弹性势能与形变的二次幂成正比,用 V(x) 表示势能,则有

v(x)= 1

2

Qx2

这里 x 表示弹簧形变量,相当于上一章中例子中的△x,Q 为常数,通常写作 w2 的形式。对势能求偏导数得出力的关系

f= ∂V =-Qx=-ω2 x.

∂x

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有

d 2x f=m dt 2 , ,

将质量 m 约化为 1,由以上两式得出符合胡克定律的弹簧运动方程

d2 x

dt 2

+ω 2x=0.

其实这还是胡克定律,劲度系数等于ω2。不过这里我们换了一种思路: 由势能微分求力。这样便于过渡到非线性。

弹簧系统的恢复力一定与形变成线性关系吗?非也。弹性系统的势能可以取更普遍的形式

V(x)= 1 kx 2 1 x3 1 x 4+ ,

2 3 4

其中 k,λ,μ都是常数。对此式求导得出力的形式

f= − ∂V =-kx-λx2-μx3- ,

∂x

再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必然得到非线性的运动方程

d2 x

dt 2 +kx+λx

2+μx3

+ =0.

人们不禁要问,这样构造出来的方程真实吗?是的,我们没有考虑“阻尼”。你又会说:“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好了,我明白了,你是问非线性是不是人为造出来的。

这的确是要害,举一个例子就清楚了。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因为一定频率的声波引起空气的振动,然后空气振动传到耳朵中,引起耳朵内的鼓膜振动,人根据鼓膜的振动感受声音。具体过程为:外耳(声波→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内耳(内耳淋巴液波动→螺旋器)→迷路后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中枢分析(听觉中枢)。其中鼓膜振动是关键一环,鼓膜的振动就恰好不符合胡克定律的线性模式。设鼓膜的有效质量约化为 1,把鼓膜振动看作是一维振动,鼓膜偏离中

心位置的位移用 x 表示,则鼓膜振动系统的势能和恢复力分别为

V(x)= 1 kx2

2

+ 1 λx 3

3

f=-kx-λx2. 于是鼓膜的运动方程为

d2 x

dt 2 +kx+λx

2=0.

当考虑外界信号 F 的策动时,方程变为

d2 x 2

dt 2 +kx+λx

=F,

其中 F 代表外界某种振动。以上考虑的都是没有任何摩擦的情况,系统是保守的。由于没有能量耗损,只要外界传来一点点信号,耳朵的鼓膜就会永远振动下去。这显然不可能,否则会把人震死,因为外界不时传来各种振动。所以系统必然是耗散的,作一个简单的猜想:当人体接收到某种刺激后, 会迅速作一简单判断,若是有用信号,则将信号的能量转化成信息存贮下来,没用的则弃之不管,人体用某种有效的办法把多余能量耗散掉。这过程不是绝对的,刺激强度不够,信息贮存不牢,另一方面,即使不重要的信号, 也能略微留下记忆。人经过长期进化有一定自我抑制能力,但这是有限度的。

人会受噪声之苦,就在于人没办法彻底抑制无用的外界振动。“响度” 和“声强”是两个概念。声音的响度指声音在人耳所产生的感觉程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不仅与声波振动能量有关,还与人耳的灵敏度有关。而声强是一种客观的物理量,表示声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振动能量。

言归正传。考虑最简单的一种阻尼效应——线性阻尼:阻尼力与运动速度方向相反但成比例关系。加上阻尼项,鼓膜运动方程为

d2 x dx dt 2 +a dt

+kx+λx2

=F,

其中α是阻尼系数。

应当注意的有三点: 1)弹性势能含立方项,因而是非对称的; 2) 恢复力是非线性的; 3)人听到的声音与外界的“声音”——真实振动—

—并不完全相同。

前两点是明显的,第三点需要讨论。第三条说的是,人体对外界振动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即有的振动被弱化,有的振动被强调,有的振动是人体根据策动信号自身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