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语义万花筒

浑沌是什么?“浑沌”首先是一个“词”。那么它所表达的“物”或“过程”是什么?

这很复杂,要慢慢道来。我们将通过艾丽丝(A1ice)的童话讲述。

卡西尔在《神话思维》中一针见血地道破“词”与“物”的关系,他说: “语言世界,如同它镶嵌于其中的神话世界,起初保持着词与物、‘表象者’ 与‘被表象者’的完全等价。随着它的独立精神形式、逻各斯的独特力量的出现,语言逐渐摆脱这种等价关系,与所有纯物质性存在和物质力量截然不同,词表现出自己的特性,表现出它的纯粹观念性的、表征的功能。”

小女孩艾丽丝慢慢走向一个圆圆的家伙——矮梯胖梯( Humpty Dumpty),不由自主地说出:“他的样子可真像鸡蛋!”

矮梯胖梯听别人称他为鸡蛋,老大不高兴。不过,当发现艾丽丝并不十分讨厌,还是与她搭上了话,于是有了上面的对话。

在《艾丽丝镜中奇遇记》(Through the Looking-G1ass)中,矮梯胖梯成功地解说了一首称作“杰伯沃基”(Jabberwocky)的怪诗,艾丽丝为此竟原谅了他的长相,不由得敬佩起他来。

岁月流逝,童话依旧。艾丽丝虽多了些见识,个头还是那样,模样也未

变。

艾丽丝关心语言问题,特别愿意挑刺儿、刨根问底。最近十多年,她到

处听别人谈起浑沌,可是始终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决心请教矮梯胖梯。她心想,连“杰伯沃基”都能解释清楚,准能说清楚“浑沌”。

艾:一提“浑沌”,我一下子就想起“馄饨”,不过⋯⋯ 矮:你的意思说,不要怪你太馋。

艾:就这个意思,你真是善解人意。你能讲清楚“浑沌”吗,它与“馄饨”果真有关系吗,劳伦斯(D.H. Lawrence)用过“chaos”这个词吗? 还有,“浑沌”的意义和指称如何界说?还有⋯⋯

矮:够了。你别把我也弄浑沌了。艾:对!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矮:我刚才警告你别把我也搅糊涂了。艾:那你的意思是说“浑沌=糊涂”?

矮:不能简单地这样下断语。我倒希望从头仔细给你讲讲,你的悟性还不太糟,听不懂也没关系,反正我不指望你真的理解“浑沌”。

艾:那就开始吧。先说“馄饨”。

矮:唐代段公路《北户录·食目》提到“浑沌饼”,就是“馄饨”。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云: “世言馄饨是虏中浑氏与屯氏为之⋯⋯则其来久矣,非谓出胡虏也。”

几年前有一篇小文章,提到过人们容易把混沌(浑沌)与馄饨闹混,大意是:“给外行讲混沌,在开始几分钟内,听者总以为你在讲馄饨!细想一下,这两个词还真有联系。馄饨之所以叫馄饨,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面食包法随意,并带汤混合食用,与饺子不同吧!不过,混沌目前只能当精神食粮充饥,靠它满口福、赚钱还办不到。”

艾:有点儿道理。我只知道广东叫锟饨为“云吞”,四川叫“抄手”, 湖北叫“水饺”。

矮:郑逸梅著《艺林散叶荟编》第 3501 条中说:“杨宪益谓氐族制— 皮囊以渡河,称为浑脱,因此戴—皮囊相似之冠起舞。至于食品中之馄饨, 无非浑脱之异译,谓其煮熟浮于沸汤中,仿佛皮囊也。朱大可却斥其说,谓馄饨乃混沌二字转变而来。”

庞朴先生也说:“黄河上游,至今仍有驾牛皮囊渡河的事;囊名浑脱、混沌。”

清代余庆远《维西见闻记》中说:“馄饨,即《元史》所载革囊也。不去毛趸(dǔn)剥[公]羊皮,扎三足,一足嘘气其中,令饱胀,扎之,骑以渡水,本蒙古渡水之法,曰皮馄饨。”请再看《山海经》中的“浑敦”图, 这个形象也可以解释为“个大馅多”的饺子,也可以解释为渡河用的皮囊。

艾:这样,那张图就有三种说法:太阳、饺子、皮囊,也许不必当真。如今浑沌研究很是热闹,说不定有朝一日,靠“浑沌”也可以糊口,甚

至赚大钱。已有模糊控制器,想必也有浑沌控制器。

矮:将来有这种可能。目前还不容乐观,浑沌研究者仍然不得不低三下四地申请一点可怜兮兮的经费。非线性科学“攀登项目”也不过几个钱。这是后话,暂免。

艾:能具体讲讲浑沌的语义学吗?

矮:形象地说,每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都形成一个边界模糊的“语义场”。

艾:请说清楚一些,这“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语言学家主观构造的? 矮:应该是前者,至少我这样看。当然在实际问题中,两种成份都有。

词语的使用者、研究者每每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观照”某一个“语义场”, 由于自身知识结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观照”后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完全一致,有时相差很大,甚至根本相悖。以“浑沌”为例⋯⋯

艾:暂停。这种“语义场”到底有没有,鬼才知道,当然赋予其“实在论”的解释是方便的。我总是担心人们随便造出太多的实体,而实际上全是虚构。还是别提什么“场”,“场”这个词容易让我想起中国拙劣的伪科学。

矮:以“浑沌”为例,此词的含义,即语词义项,或者语义层面⋯⋯ 艾:你这人怎么颠三倒四的,快直说吧。

矮:我是怕你听不懂吗。其实也很简单,比如“浑沌”一词,在不同时代,比如先秦、唐朝、宋朝、民国、70 年代前、 80 年代后,是不同的。其语义时而收缩,时而扩展。

艾:如此说来,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对任何人都具有公共性的“浑沌”概念?

矮:是这样,但话不能说过头。如果是简单的堆积和拆散,一点必然联系也没有,也就不会有一个统一的——至少感觉上是统一的“浑沌”称谓了。让你先了解凌乱的一面也许有好处。不但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讲的“浑沌”各不相同,当代人讲的浑沌也不相同。比如搞文学的、研究古代文化的、家庭主妇、科学家,各讲各的浑沌。即使科学家,也是赤橙黄绿。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浑沌,也不全相同。

艾:看来,人们能谈论“浑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看过丛维熙的

《走向混沌》,“混沌”好像指价值扭曲、社会混杂、人性异化导致的一种说不清道不白、无可奈何的空虚状态。普里高津(I. Prigogine)写的《从混沌到有序》(Order Out ofChaos)中的浑沌基本上指“热力学平衡态”, 一种结构丧失、趋于各向同性的终了状态。听说控制论(Cybernetics)的创始人维纳(N. Wiener)还有一套浑沌概念,如“一维浑沌”、“纯浑沌”、“多项式浑沌”等。

我喜欢收集“浑沌(混沌)”的各种用法。这不,徐志摩在《我过的端阳节》中是这样用的:“纵容内心的浑沌,一片黯黄,一片茶清,一片墨绿, 影片似的在倦绝的眼膜上扯过。”

冰心在《寄给父亲》中这样用过:“我神志很明,却又混沌,一切感想都不起,只停在‘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状态之中。”

《红高粱》中写道:“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古尔德(J. Gould)所著《罪恶》(Sins)一书有这样一句话:“It is difficult to trace the events and people in a time of Chaos.

《怀疑的调查者》(Skeptical Inquirer)杂志 1995 年 1 期报导 1994 年“伊格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授奖情况时写道:“L. Ron Hubbard (休伯特,《戴尼提》的作者), science-fiction author and founder of a religious empire known as Scientology, was awarded the Ig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October 6 in a traditionally chaotic ceremony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劳伦斯在《阳光》(Sun)一文中说:“At that moment theSea seemed to heave like the serpent of chaos that has lived forever. ”在这

里,“浑沌”与“蛇”、“妖怪”联系起来。

矮:停!这么说,你还读过一些东西。这太好了,否则我还犯愁怎样向你普及“浑沌”一词的常识用法呢。

喂,你看过《水浒》吗? 艾:当然,那时我还小。

矮:现在你也不大。《水浒》中潘金莲三次骂武大郎“混沌”。艾:没注意这个。说说看。

矮:武松形容哥哥武大“为人质朴”,最多是“懦弱”。潘金莲则称武大“三分像人,七分似鬼”、“身材短矮⋯⋯不会风流”、“糊突桶”、“浊物”。清河县人称武大为“三寸丁谷树皮”。

艾:潘是怎样用“混沌”的? 矮:共有三次。

  1. 那妇人道:“混沌魍魉,他(指武松)来调戏我,倒不吃别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话,我却做不的这样的人。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了。”武大哪敢再开口。

  2. 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 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 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

  3. 指着武大脸上骂道:“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在半天里,便把着丧门关了,也须吃别人道我家怎地禁鬼!听你那兄弟鸟嘴,也不怕别人笑耻。”

可见“混沌”意思复杂,在这里,几种人的说法都与混沌有关,“混沌” 亦具有种种或褒、或贬的方面——语义平面。

艾:潘金莲可真够辣的!从这三骂看,“混沌”简直等同于“窝囊”。矮:“浑沌”一词作“愚昧、冥顽”解的这种用法最早见于《左传·文

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史记·五帝纪》将“浑敦”写作“浑沌”。

东方朔所著《神异经·西荒经》中说: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两目而不见,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脏,有肠直而下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人有凶德而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据说,今天的“混蛋”一词,就是由这一线路演变来的。艾:你的形状⋯⋯ 对不起,像蛋⋯⋯但不是。真是不好意思。

矮:没关系。

艾:(自知人前揭短,赶紧转移话题)“浑沌”这一用法现在似乎很少见了,大概是“语义收缩”的表现吧。浑沌(混沌)作“天地未开辟以前之元气状态”解,至今影响甚大。

《易乾凿度》说:“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 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郝柏林还

把此句引在他所校对的《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校者序”中。还有其它例证。

《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饨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王充所书《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矮:没想到你艾丽丝还是“中国通”。事实上,浑沌一词并不神秘,浑

沌(混沌)在汉语中有多种变音,如昆仑、馄饨、糊涂、囫囵、温敦、混蛋、葫芦等,其意义(meaning)也差不多。

若是这样扯下去,一天也说不完。我们应当概括一下了。艾:我试着说。浑沌语义有三个层面: 1)古代哲学与神话层面;

  1. 文学与日常语言层面;

  2. 数学与自然科学层面;

矮:很好。第三个层面还应再具体划分出两个层面。3.1)一般科学层面;

3. 2)非线性动力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