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照宣思维实验

北京大学朱照宣教授讲课举了一个思维实验(gedankenexperiment)可用来说明耦合振子的锁相问题。另外此模型与生理节律研究中的累积-发放

(integrate and fire)模型有一定类似性,同样能说明许多生理学问题。

设有一理想的水龙头在滴水,经过无量纲化处理,水滴质量 m(t)随时间的变化用一条 45 度斜线表示(见图 5—8),水滴质量增大到 1 时自动脱落。可以把此滴水系统看作张弛(re-laxation)型的自振系统。在生理系统中 m 相当于活动度(activi-ty),它随时间而上升,直到产生一事件的阈值,然后立即回落到第二个较低的阈值。在这里,高阈值为 1,低阈值为 0。

现在对龙头进行周期击打;令 T 表示周期,f 表示频率。打击强度μ也作无量纲化处理。设打击周期与水滴自振周期之比为λ=T(打)/T(自)

=f/(自)/f(打),每一次的打击强度为μ,当然μ小于 1。在图上, 打击强度线用粗线表示。如果打击线与水滴自振线相交,表示水滴未长满就被击中,设击中后小的水滴下落,然后水滴从 0 重新开始生长。对于生理系统而言,外界的周期打击相当于外部信号周期刺激该系统。

如果打击强度μ加上水滴质量 m(t)小于 1,即μ+m(t) <1,则表示没有打中水滴。假设小水滴受此击打后不产生影响,继续沿 45 度线增

加质量;直到下次被击中落下,或者质量到达 1 后自然脱落。现在有两个参量λ和μ,我们考虑参量(λ,μ)与锁相(同步)的关系,在参数平面(λ, μ)上考虑问题。

如果每打击一下,水滴正好掉下一滴,则有所谓的 1:1 同步。参量所满足的条件为

λ<1,

λ+μ>1.

满足这样条件的参数处于图 5—9 右上方最大的三角形区域 AMB。

如果每打击两下就掉下一滴水,则有 1:2 同步关系。此时参量满足的条件为

λ<1 / 2,

2λ+μ>1,

λ+μ<1.

附加后一个条件λ+μ<1 的意思是保证打击一下时,水滴未被击中。这叫作 1:1 共振(同步)具有优先性。将这三个条件在(λ,μ)平面画出就得到三角形 DCB。

如果每打击三下就掉下一滴水,则有 1:3 同步。此时参量满足的条件

λ<1 / 3

3λ+μ>1,

2λ+μ<1.

这样就得到 1:3 同步区,即三角形 FEB。上面提到 1:1 同步优先于 1: 2 同步;同样,1:2 同步也优先于 1:3 同步。类似地,2:3 同步优先于 3:

5 同步。

一般说来,p:q 同步代表打击 q 次,掉下 p 滴水。其中 p 与 q 互素,并且 p 小于 q.条件为

λ<p / q,

qλ+μ>p,

(q − 1)λ+μ<p.

采用类似的办法可以得出 1:4,1:6,2:3,3:5,3:4,4:5,5:6 等等同步区。由图 5—9 见到的同步优先性都可以通过法里树推断出来。图中所画的许多尖角就是阿诺德舌头。同步区宽度依赖于耦合强度(在这里为μ)和同步模式(即法里序列的级别),耦合强度小时,舌头较窄,法里序列级别越高(q 值较大),舌头也较窄。

补充一点,近年来学术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是“同步浑沌”(synchronized chaos)。这种“同步”与原来振动理论讲的同步含义不全相同,更接近于日常语言中“同步”的用法。浑沌运动因为是非周期运动,与之同步的运动也是非周期运动。谈同步总得涉及频率,说到同步浑沌的“频率”,也是在类比的意义上使用,因为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频率,但运动仍然有节律,有步调。这时谈同步是指节律、步调相同。无疑,“节律”是比“频率”更广泛的概念。北京大学非线性中心非常关心同步浑沌问题,专门组织过讨论, 研究了科学中“同步”概念的具体演变,认为需要收集更多的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同步实例,做计算机数值实验,并从数学角度发展时变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深入研究参数共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