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点”串连成“知识线”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多种 教学手段并举

实验是使“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知识传授角度来看,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为知识的讲述服务的,演示实验中的主要现象与某一知识点有着对应关系,将几个实验组合,将几种实验现象叠加,相应地能使几个知识点自然地粘合在一起,通过巧妙的设计,演示实验中的非主要实验现象也能成为知识点相互衔接,形成横向联系的载体。

例如,教材中关于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描述:“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组织学者内容时,要考虑推出这一表述的推论,得出“n1/n2=P1/P2=V1/V2= N1/N2”的结论,并设计有关训练强化这一推论。

例如,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中稍长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就能使“Fe2O3+HCl”、“Fe+HCl”、“Fe+FeCl3”等多个反应联系在一起。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录像、投影、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帮助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连成“线”。例如,为了使反应速度、反应物百分含量、可逆反应等知识点组合并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可以利用“联想教育”电子软件进行教学,将相应内容的软盘插入电子计算机的驱动器中,控制键盘,边讲述边归纳,引导学生在细微观察中收集材料, 学会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方法,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组合式”的概念。

训练或练习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线”的有效途径,由于教科书从初版到修改周期较长,教材中有些习题或例题已满足不了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有必须增编、改编一些教学例题或训练题,也可以在教材原有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组合、逆转、改换、合并等命题技巧进行习题改编。例如,硫酸盐一节有一道习题“用什么方法鉴别硫化钾和硫酸钾”, 可以改成“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硫化钾和硫酸钾”、“用一种试剂鉴别硫

化钾、碳酸钾、氯化钡、硝酸钾”、“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硫化钾、碳酸钾、氯化钡、硫酸、硝酸钾五种溶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