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点段落导读示例

问题(1):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读了哪些书?

提示:通过阅读,搞清作者写了什么,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段,可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概述,使学生清晰明了。

时间 地点 读了哪些书
“最早” 未上学前在家 小画片
“后来” 小学校里 连环画
“小学” 小镇文化站 文艺书籍
“上初中后” 学校图书馆 大部头小说

问题(2):读书使作者有哪些收获?悟出哪些道理?简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提示:在搞清问题(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领会作者所揭示的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关系,可边讨论边用线条示例板书。

二、重点段落导读示例 - 图1

这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关键是揭示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关系;阅读扩展了作者的想象力,别人对着石墙无动于衷,而作者则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别人遇到残疾人仅此同情而已,作者则会“黯然神伤, 编织他的悲惨身世”;作文《秋天来了》,别人千篇一律地写“秋天来了⋯⋯”, 而作者则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感觉去写秋天”,把秋天比作穿着金色裙的仙女,以此获得“甲优”并由此悟到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的道理。

阅读做笔记,锻炼了作者的记忆力,增强了作者的理解力,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由于作者对文题理解得透彻,写作时平时阅读记忆中的“那些描写苦恼心闷的词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所以这篇发自切身感受的作文也获得好评,由此作者悟出“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的道理。

问题(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层次之间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提示:搞清了问题(1)和问题(2),学生已基本明确作者的思路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的。第一、二自然段为一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一部分, 全文分三个部分也已基本明确,要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流畅的文笔和过渡的自然巧妙。

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过渡,“视听的愉悦之感,欢快音符的乐章→家乡天地明媚,心中一片欢悦”,用“愉悦”、“欢快”的心理画面过渡到少年时“明媚”、“欢悦”的场景画面,恰似电影蒙太奇的处理,读起来琅琅上口,悦人心目。

第二部分层次之间的过渡,“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时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连环画一类小书又渐渐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不满足只看一般的故事小书了”。层层递进,层次分明,恰似巧工斧削,不露凿痕。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部分最后两个层次之间的过渡。“真正打动人心的东

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利用“创造”来过渡,多么巧夺天工,真乃水乳交融,溪流顺畅。

问题(4):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意不散”,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个特点的?文题为什么叫“我的‘长生果’”?

提示: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所写时间大跨度,地点大跳跃,读书大范围,貌似形散,但集中所表示的中心议题是叙述读书的重要性,阐明

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关系。

课文学习至此,回过头来理解文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长生果。长生果, 即方言落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小叶倒卵形或卵形,花黄色,特点是叶子互生,有长柄,子房下的柄伸入地下才结果。果仁可以榨油,也可以吃,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叫花生,有的地方叫仁果,作者开篇写“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意在形容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书就像长生果那样“互生”和“伸入”,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文题“我的‘长生果’”, 意在说明作者酷爱读书,读书使作者像长生果那样“互生”和“伸入”并结出果实,在写作上逐步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