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五、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研读第三段。

同桌结组,互相切磋,彼此订正。教师提供题目:

  1. 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写个提纲。

  2. 这段的写景方式与一、二段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3. “乐”与“醉”在本段中是如何展开的?与上下文有何联系?

  4. 互相验收朗读、背诵,彼此质疑、答疑。六、独立阅读第四段。

先朗读(勾划出山间夕照的起止句),后分析,再背诵。要求学生紧扣

文中的抒情说出人们“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的深刻含义及其与全文的关系(遭贬失意的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酒酣中与民同乐,怀才不遇的情怀;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联成一条抒情线索,透过“醉”的现象揭示了“乐”的本质)。

七、利用练习二中 2,在迁移中培养快速背诵的能力。

八、利用练习五中 3,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给文只是叙述了醉翁亭的环境、建造和得名;课文融环境描写,叙事和个人感情的抒发为一体,而以抒情贯穿于其中)。

九、课外作业: 练习三、四、六。

(王安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