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斗转星移。初闻——结识——认识——偏识——再认识,中国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交情已经有七十五年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当代中国读者还有吸引力吗?

每个时代的人们最关心的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当代社会。现实是人们阅读、体验、思考文学与人生的主要源泉。已经到来的经济时代,以其鲜明的特征造成与以往政治时代的强烈对比。改革开放的浪潮猛烈冲击着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准则、道德尺度、理想追求。不管愿不愿意,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这一切把所有的中国人都卷了进去。面对注重经济效益、引进竞争机制的商品经济时代,人们不但面临着新的生存环境、新的物质产品、新的精神财富,而巨还要承受新旧观念对心灵世界的大冲撞。

近几年,中国人都有一个同感:怎么好象人人都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怎么越来越多的人时时需要作出选择。的确,面临新的选择和灵魂世界的重新组合——是当今无法逃避的现实。

人性中的善恶、爱恨不时碰撞,人们困惑,人们焦灼,人们思考。陀氏对人生本质和人类深层心理的透析,恰好反映出中国人内心的剧烈变化。当代中国人会比前辈们更能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作家更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上升到这个层次,思考型的读者不会放弃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氏作品大都设有紧张的悬念,情节往往不拘泥于时空递进多变、复杂深邃, 哲理化的探求和繁杂多面的人性因素错综交织,既不让人觉得枯燥,又能给人思考的空间,不比看武侠小说逊色,因此,一般读者多少也会留意于陀思妥耶夫斯基。

多元化的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色彩斑斓,读者的阅读兴趣受此影响已经多向分流;喜欢变幻,寻求刺激是当代人的共同特点。“惊人的相似”、本能的亲切感足以使过去的读者对凝重、深沉的俄国文学如痴如醉,但缺少基调鲜明的反差,又足以令当代中国人产生转换口味的欲望;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活得挺累的当代人闲暇之余更愿读读轻松愉快的消遣读物,哪怕它难免庸俗,而不愿再花脑筋去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进行对话;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态来看,陀民世界中的精神裂变,心理变态,非理性、宗教忏悔等与一般中国读者还是有距离的,接受起来不直观。

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读者中还会有市场,但不可能产生“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明星式效应。其他俄苏名家的作品也存在同样情形。

岁月如流。

通观七十五年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影响,我们无法否认一个事实:比起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国作家,中国读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兴趣要小得多。历史的原因、杜会的原因,笔者已在前面涉及。

生命如梭。

在经济时代触发一系列巨变的今天,除了金钱,还能不能有别的追随?在苦乐年华的不停搏击中,除了享受生活的赐与,还要不要聆听生命的真谛?不想仅仅活着,总想活出质感的朋友,实在应该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