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郭沫若把你写进了他的诗歌

郭沫若很少写文评论托尔斯泰的社会政治思想,但他在创作中直接塑造了托尔斯泰的形象。这是中国人接受外来文学影响的一种很特殊的形式。

1920 年,留学日本的郭沫若在其政治诗《巨炮之教训》中,刻划了托尔斯泰和列宁的形象,以此表达诗人在选择爱的呼唤与战斗的号角之间摇摆难定的心情。

诗人看到两尊俄罗斯巨炮,顿生感慨,进入梦境后梦见“涨着无限的悲哀”的托尔斯泰和“凝着坚毅的决心”的列宁前来会面。诗人请托尔斯泰指教。托尔斯泰说:

“年轻的朋友呀,你可好? 我爱你是中国人,

我爱你们中国的墨与老。

⋯⋯

我主张朴素、慈爱的生涯; 我主张克己、无抗的信条。

⋯⋯

一切的人能如农民一样最好!”

托尔斯泰的这番指教正是他在 1906 年《致一个中国人的信》中的内容。诗人听后认为“你的意见真是好”,列宁却在一旁高喊:

“同胞,同胞,同胞? 为阶级消灭而战哟! 为民族解放而战哟! 为社会改造而战哟!

⋯⋯

他这霹雳的几声,

把我从梦中惊醒了。”

这首诗以特殊的形式对托尔斯泰主义予以批判,同时表露出,“五四” 运动以后,一方面托尔斯泰的思想已为中国知识分子熟悉,另一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也同样为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他们之中的先进代表所欢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