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茅盾有意追随你

著名作家茅盾在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方面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茅盾大概是我国革命文学界最早高度评价托尔斯泰的人。他在“五四” 前后写出了《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文学》、《活尸》等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今天看来有不少不足之处,但在当时是很有份量的,有些见解至今仍对我们有启发。

茅盾对托尔斯泰的社会政治思想介绍得较多,而介绍中有自己的分析。1919 年,茅盾在分析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勿以暴力抗恶”时明确指出, 托尔斯泰之所以主张不抵抗、非战,是因为他看清了抵抗和运用武力的战争不是谋求幸福的出路。1920 年,茅盾进一步指出,托尔斯泰的后期作品充满着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不抵抗主义;托尔斯泰特别相信人生是善的,在他眼里,恶,都是因为外界的恶环境诱惑所致,他晚年的《复活》就贯穿着这个观点。

茅盾是从介绍托尔斯泰开始文学活动的。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茅盾一直有意追随托尔斯泰。他曾多次公开承认他是“接近托尔斯泰”的。茅盾本人十分喜欢规模宏大、文笔恣肆绚烂的作品,因而他的喜爱托尔斯泰,主要是喜欢他的史诗性的长篇小说。茅盾的长篇作品,一般都是规模宏大、场面壮阔、人物众多、线索交织,很有托尔斯泰的气势。

茅盾认为,他的长篇小说《子夜》(1932)“尤其益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1863——1869)描写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象申格拉本和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入侵、斯摩棱斯克大火、波罗金诺会战、法军攻入莫斯科以及法军大溃败等等。书中出现了一些历史人物,象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俄军统帅库图佐夫、法国皇帝拿破仑等。作品还描写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成一幅十九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展示出各种人物的道德精神面貌。托尔斯泰的这部巨著是一部歌颂人民与人民战争的巨型史诗。

《子夜》以上海为中心,通过揭示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 1930 年前后革命深入发展,中国社会星火燎原的全貌。

两部作品都是在复杂的层次、繁多的人物和齐头并进的情节线索中,广泛而自如地反映纷繁错综的生活的本质和人物极其丰富的生活。象托尔斯泰一样,茅盾对大场面作了细致的描绘,线索虽多,但不庞杂,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战争与和平》的开头,在贵族沙龙里,作者在描写当时欧洲紧张的政局和俄国上层对拿破仑的仇视情绪的同时,引出几个主要人物亮相;《子夜》的开头与之颇为相似:在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家的门厅里,前来参加吴老太爷丧事的人聚了很多,小说里的主要人物都在这里登场。

茅盾还经常在创作经验谈中引用《战争与和平》中的某些章节,说明它给作家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深远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各国的小说,长篇史诗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战争与和平》的影响。竭力描写自己国家的历史进程,自己人民在民族存亡关头的作用,对于追随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东方各国的作家来说,《战争与和平》就是标杆。

从茅盾的另一部作品——中篇小说《三人行》中,很容易看到托尔斯泰作品的人物格局。

《三人行》塑造了三个大学生——许、惠和云。许正派而敏感,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后,先与命运游戏,后又愤然去作个人复仇,最后惨死。惠是个罗亭式的理想家,对革命抱有幻想,但当革命真的来临,他又退避三舍。云——作品的第一主人公是个实际的青年。经过种种风风雨雨之后猛然觉悟,怀着改造这个世界的执着信念,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人的行列。这三个人在生活的大潮中,因各自信念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归宿。

《战争与和平》里也有三个不同的主要人物——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公爵、尼古拉·罗斯托夫伯爵和彼埃尔·别祖霍夫伯爵。他们三人也是因不同的信念,走上不同的道路,得到不同的归宿。在《安娜·卡列尼娜》里又有三个不同的贵族——卡列宁、奥波浪斯基和列文。卡列宁失败的婚姻、奥波浪斯基苟合的婚姻都是列文美满婚姻的衬托。象托尔斯泰的理想主人公一样,茅盾的正面主人公总是处在灵与肉的冲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