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社会主义的统计学。因此,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作为本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社会经济统计学以社会经济现象为其研究对象,这就规定了它必然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其指导,正如生物统计学以生物学为指导,教育统计学以教育学为指导那样。根据这种指导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例如,当我们在进行统计调查时,需要规定一系列统计指标(如总产值、净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生产率、利润、工资和国民收入等),而这些指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科学概念和经济范畴作为依据。如政治经济学对劳动生产率这个经济范畴作了一般的概括,指出它表示单位劳动时间所提供的使用价值。然而,劳动生产率作为一个统计指标,就必须使这个概念进一步具体化, 才能确切地反映这一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譬如,劳动时间究竟是基本工人的劳动时间,还是同时包括辅助工人的劳动时间?究竟是指生产的有效时间,还是指全部出勤时间?时间单位如何确定,使用价值又如何确定,如何表达劳动生产率的综合水平等等,这一系列实际存在的复杂问题,都必须加以解决;又如,在统计整理时,需要把搜集来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 这时,我们也需要根据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科学概念和经济范畴来加以明确。比如,马克思把社会的总生产物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指出生产资料这一类商品的形态,是必须加入生产消费,或者至少是能够加入生产消费的这一科学概念和经济范畴。而消费资料这一类商品的形态,是必须加入个人生活消费的这一科学概念和经济范畴。但在实际划分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即有些商品既可用作生产消费,也可用作个人生活消费。因此,究竟是按照商品的实际用途划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哪些商品属于生产资料,哪些商品属于消费资料,也都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上例子充分说明,统计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就不可能有真正科学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分组,当然也就不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必须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社会经济统计必须坚持实践第一观点,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情况,反对弄虚作假。

社会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我们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的数量关系去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分析事物变化的条件、原因等等,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够做到认识过去和现在,预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