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要求,采用一定的科学的调查方式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单位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例如, 我们要了解 1990 年全国对外贸易收购总额有多少,都是些什么商品,各有多少数量,以及这些商品都是由哪些供货部门或省、市、自治区供应出口的等等,必须对全国各个对外贸易企业进行系统的统计调查,才能取得所需的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是进一步加工整理的基础和分析研究的前提。如果统计调查工作搞得不好,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残缺不全或有错误,即使统计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工作做得再好,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甚至会导致工作不应有的损失。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及时这两个基本要求。

一、准确性

统计数字必须准确,这是对统计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只有准确统计数字, 才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如果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不准确,反映的情况不真实,就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用来指导工用,就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危害和损失。

二、及时性

统计调查还必须及时完成。因为,这时的资料,就会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犹如“雨后送伞”,时过境迁,失去时效。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经济情况瞬息万变,如果统计部门反映的经济信息不灵敏,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造成损失。另外,从完成一项调查任务来讲,都是由许多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整体中,只要其中有一个单位不按时上报,就会影响整个汇总工作。因此,每一个调查统计人员必须以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出去,以满足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迫切需要。

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统计调查基本要求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中:准确是生命和基础,及时是先决条件。为此,我们必须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定期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五种。

一、定期统计报表

(一)定期统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定期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下而上定期地向国

家各级领导机关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通常把组织定期统计报表的一整套制度,叫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而把这种以表格形式提出的书面报表称做定期统计报表。

通过定期统计报表,可以经常地、全面系统地搜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数字资料,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情况、决定政策、指导工作以及为编制计划和检查监督计划、政策的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因些我们说, 定期统计报表是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统计资料的基本调查组织形式。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存在着“商业秘密”,不可能实行科学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定期统计报表虽说有很大的用处,但它需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内容比较固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也缺乏应急的适应性。因此,定期统计报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有些资料根本不可能依靠定期统计报表来取得, 如有关居民的消费情况、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情况等等,这就需要采用其他的统计调查方式方法。

(二)定期统计报表的种类。

  1. 按照实施范围和作用,定期统计报表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三类。

国家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局,或由国家统计局会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发的。它用来搜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业、对外贸易、劳动工资、物资、物价、财政收支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领导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而制定的。这类报表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部门统计报表,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为了满足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统计报表,这类报表只限于本系统内施行;地方统计报表,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为了满足本地区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统计报表,这类报表只限于本地区内施行。以上三类报表,国家统计报表是基本的统计报表,而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则是国家基本报表的必要的补充。

  1. 按照定期统计报表的报告周期,可分为日报、五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几种。一般地讲,日报、五日报、旬报的指标较少, 为了迅速取得统计资料,一般都采用电讯报告的方式,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的指标较详细,一般都采用表式报告的方式。定期统计报表,必须经过法定的审批手续。凡按国家法律规定审批和制发的统计报表,是合法报表,各地方,各部门和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凡未按法定审批的统计报表, 都属于非法报表之列,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有权拒绝填报,并加以揭发检举,予以取缔。

(三)定期统计报表的上报程序和方式。

根据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机构的组织情况,统计报表的一般上报程序图示如下:(见下页)

从以下图示中,可以看出:在 1988 年以前,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的各种定期统计报表,一直是按照行政和企业两个系统,采用逐级汇总上报的方式。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从 1989 年 1 月 1 日起,汇总工作主要集中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经贸厅(委、局);然后,由经贸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厅(委、局)和各专业进出口总公司上报的报表或磁带(盘)编制全国性的统计报表,上报国家统计局。

定期统计报表的一般上报程序图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图1

(四)定期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原始记录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初记录。在基层企业中,哪里有生产、业务经营活动,那里就有原始录。例如,在工厂就有产品量记录、工时记录、原材料消耗记录以及收付款记录等。在外贸企业,就有反映商品流转的原始记录。这些原始记录,不仅为编制统计报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对于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原始记录的各项资料来编制统计报表,中间通常需要设置各种统计台帐。所谓统计台帐,实际上就是用来汇总、整理和登记这些原始资料的各种统计登记卡片(或登记簿),而各种统计报表就是根据这些卡片(或登记簿)来编制的。由此可见,建立和健全基层企业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 对于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贯彻执行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普查

(一)普查的概念和作用。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二个特点:

  1. 普查是全面调查。普查的对象,不仅涉及到每个调查单位,而且调查的内容非常详细。例如,我国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调查的项目就有 350 多个,象这样详细的资料是不可能通过定期统计报表来取得的。

  2.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例如,我国在 1977 年进行的全国职工人数普查,1978 年进行的全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基本建设在建项目普查, 1982 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等,都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任务的需要而专门组织的调查。由于这现象,一般都是属于时点现象,不需要连续进行登记,所以,每隔多年进行一次就行了。

普查是一种很重要的调查方式。通过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这些资料对于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特别是长远规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普查也是实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但是,普查的范围广,工作量大,时间性强,进行一次普查往往需要动员较大的人力物力,组织工作也比较繁杂,因而普查工作并不是经常进行的。

(二)组织普查的基本原则。

根据普查的特点,在组织普查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如 1990 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

普查,其标准时间规定为 1990 年 7 月 1 日零时(即 6 月 30 日 24 时),以免重复或遗漏现象的发生。

  1. 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要同时进行,并尽可能在最短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上、步调上取得一致,保证普查资料的真实性。如果调查时间拖得太久,不仅会影响整个汇总工作,而且调查所取得的时点资料也容易发生错误。

  2. 调查项目要统一规定,任何部门、地区或单位都不得任意改变或增减,

    以免影响全面汇总与综合,降低质量标准。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目的规定, 也应力求一致,以便使历次普查资料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3. 普查时期的选择,应以普查的任务、特点和实施调查的条件为依据。普查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按一定周期举行,以便研究这种现象的发展趋势及其规律性。

普查工作又是一项十分广泛的群众工作,必须充分地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普查工作搞好。

(三)普查的一般工作步骤。

普查又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进行普查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工作步骤:

  1. 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

  2. 制定和颁发普查方案;

  3. 训练普查队伍;

  4. 在普查工作尚未全面展开之前,先进行试点;

  5. 正式着手调查登记;

  6. 复查;

  7. 汇总和分析调查资料,并报送有关受表机关和部门;

  8. 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

(四)普查的具体方式方法。

普查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派出调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例如,人口普查就是采取这种形式;另一种是利用企业、机关、团体内部的原始记录及报表进行填报,或者根据这些资料结合实际盘点的情况来进行登记。例如,物资库存普查就是采取这种形式。

三、重点调查

(一)重点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重点调查是在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这些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为数不多,但它们在所研究的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重,因而通过对这些重点单位的调查,就可以了解和掌握整个现象的基本情况。例如,要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只要对鞍钢、首钢、上钢、宝钢、武钢、太钢、包钢等少数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就可以了, 而不必对全部钢铁企业都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的优点,就在于事半功倍。因而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现象的基本情况,而在总体中又确实存在着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

(二)重点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

进行重点调果,既可以组织专门调查,也可以制发定期统计报表,由重点单位填报。

四、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用调查的结果推算全部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在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中被广泛地应用着。

抽样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1.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的原则来进行的,所以,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被抽中的可能。

  2.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从数量上推算全体。

  3. 抽样调查会产生抽样误差,而抽样误差是可以计算的,并且可以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二)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了解其全面资料的事物。例如,对有破坏性质或损耗性质的产品,如鞭炮的爆响率,灯炮的使用寿命, 胶鞋的耐磨和耐折压能力,轮胎的行程,棉纱和纸张的拉力,以及对糖果、糕点、罐头等食品和调味品的质量,就不能把所有的产品一件一件地都拿来进行试验和检查,只有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2. 有些现象虽可进行全面调查,但比较困难或并不必要的。例如,对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的了解,对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的检查等,在一般情况下, 通过抽样调查,就可以取得比较接近实际的全面资料,而不必进行全面调查。

  3. 对普查或全面调查统计资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和修正。例如,为了检查人口普查资料的正确性,往往在普查完毕后,要抽出一定数量的居民户对一些最重要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复查,然后用复查的结果来修正普查资料。

实践证明,抽样调查是重要的统计调查方式之一,它进行起来不仅比全面调查快,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只要遵守科学原则, 方法应用得当,还是可以取得比较正确的结果,所以值得提倡。当然,抽样调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不能满足对总体中每个单位都要求提供详细资料的需要。

(三)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1.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

纯随机抽样,就是对全及总体不经任何排队分组,完全凭着偶然的机会从中抽取若干单位所进行的调查。其具体做法有下列三种:

  1. 如果总体单位不多或差异不大,可按预定数目从全部单位中随机抽选。

  2. 将总体每个单位进行编号,然后根据抽选数目摇号抽签,抽中者为调查对象,直至抽齐为止。

  3. 当总体单位很多时,可利用现成的随机数字表进行抽选。2.等距抽样(也称机械抽样):

当我们所要调查的全及总体,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有抽样时, 可不必打乱原有次序,而采取每隔一定时间或距离来抽取样本单位,这种方法就叫做等距抽样。其具体做法有下列三种:

  1. 按时间顺序抽样。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秦皇岛某码头,采用自动化输送带输送原煤装船出口,它装有取样器,每隔一定时间取样一份。

  2. 按空间顺序抽样。如按进、出口商品的原有堆垛,每隔一定距离抽选一定单位作为样本。

  3. 按编号顺序抽样。如进口棉花 500 包(或捆),假定按 10%抽样, 可将此数分为 50 段,每段包括 1—10 个号码,然后随机选定一个号做为基点,

以后每隔 10 个号码的调查单位都被选入样本,如:1、11、21、31、⋯491。3.分类抽样:

分类抽样,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然后在各类中确定所要抽取的样本单位数目。

例如,进口鱼骨粉一船共 25,000 包,其中甲级品 10,000 包,乙级品

10,000 包,丙级品 5,000 包。现按 2%抽样,其方法如下:

甲级品 10,000×0.02=200 包

乙级品 10,000×0.02=200 包

丙级品 5,000×0.02=100 包

总量 500 包

有了各类的抽样数目,就可以采用纯随机或等距抽样的方法,在各类中确定所要抽取的样本单位。

4.整群抽样:

上面所讲的都是以全及总体的个别单位作为抽样单位。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便于调查,节省人力,常常以总体中的一群单位作为抽样单位。例如, 对于某些出口产品,可以在流水线上每隔一小时连续抽取一群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这就是整群抽样。

五、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后,然后有意识地从中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借以认识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全面工作的科学方法。这种调查方法,就是常说的“解剖麻雀”的方法。

典型调查既是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也是搜集数字资料的一种方法。典型调查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生动、具体的情况和所需要的数字资料,并且把数字与情况密切地结合起来。同时,由于调查单位较少,所以,调查时间短,反映情况快,困而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地应用。

典型调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典型调查,可以反映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2. 通过典型调查,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推动全局工作;

  3. 通过典型调查,便于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可以用来弥补定期统计报表的不足;

  4. 在一定条件下,根据典型调查的材料,可以用来推算一般;

  5. 开展典型调查,可以改变统计人员的工作作风。

(二)典型的选择。

在典型调查中,所选择的典型是否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对调查结果关系极为密切。典型选择不当,调查资料就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先进的,二是中间的,三是后进的。调查时, 应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不选择不同的典型。有时调查对象的情况复杂,不易直接选择对整体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时,我们可以先对全部调查单位进行分类,然后就每一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采用这种方法,叫做“划类选点”,它是在典型调查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同样,典型单位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因此,在完成一次调查后,一般对所选择的典型不再做连续调查。但是,为了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可以对某些典型单位进行连续的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叫做“固定点”的典型调查。

(三)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

典型选定以后,一般可采用开调查会、个别访问或调查人员亲身参加实践进行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也可以颁发调查表格,由典型单位填报。其中, 开调查会又是进行典型调查行之有效的方法。

开调查会,就是邀请熟悉情况或有经验的人进行座谈,借以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和情况。采用这种方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当面交谈,可以展开讨论, 充分交换意见。因此,可以取得十分宝贵的资料。

要开好调查会,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邀请与会的人,要有充分的代表性,而且是熟悉情况或有经验的人,人数从几个人到二十几个人不等,最好能同与会人展开讨论,以求得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结论。

以上介绍的五种统计调查方式,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统计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多快好省地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为了使整个统计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在进行统计调查之前,必须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明确调查目的

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即指通过这次调查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取得哪些资料。例如,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为了准确地查清我国的人口数字,以及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和社会经济构成情况,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资料。

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方法;如果调查目的不明确,就会使整个调查工作陷入盲目性。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在调查目的明确以后,便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密切相联的,所谓调查对象,就是指我们所要研究的那个社会现象的总体。例如,对人口进行普查,它的调查对象就是整个人口这个总体;对工业进行普查,它的调查对象就是整个工业企业这个总体。而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调查目的,它的调查对象是不一样的。因此,调查对象规定得是否明确,就会直接地影响着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那么,调查对象确定以后,是否把调查单位的问题也解决了呢?那不一定。因为,调查对象的范围所包含的情况非常复杂,必须对调查单位作出具

体的规定,甚至给它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定义。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具体地解决调查单位的问题,从而才能比较正确地解决调查对象的问题。否则,调查单位不解决,调查对象也是一句空话。

应该指出,需要把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区别开来。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提者,而填报单位则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例如,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一切国营工业企业的每台机器设备都是一个调查单位,而每个国营工业企业,则是一个填报单位。但有时两者又是一致的,如工业企业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既是一个调查单位,又是一个填报单位。

三、拟订调查提纲和调查表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以后,还要进一步拟订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就是打算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它具体地体现在调查表之中。例如,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调查项目为 19 项。其中按人填报的有姓名、与户主的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行业、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烟状况、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和现在存活的子女数、1981 年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等 13 项;按户填报的有户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编号、本户人数、本户 1981 年出生人数、本户

1981 年死亡人数、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等 6 项。(调查表的格式,请参见下页)

四、规定调查时间和期限

规定调查时间,是指规定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所反映的调查对象是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到何年何月何日止的资料;如果所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

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或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为了保证调查资料的及时性,要尽可能缩短调查期限。

五、规定调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计划

在调查方案中,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需要规定调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工作的组织机构,参加调查的单位和人员,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宣传教育、干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图2

部培训、文件印刷等),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

办法,以及有关试点、复查、抽样调查的办法和细节等,都必须在调查方案中具体地加以规定,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