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关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

海关统计的最后一个工作步骤,就是对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这是决定海关统计工作能束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性阶段。现将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介绍如下:

对流转额的分析 对外贸易商品流转额,主要包括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出口差额等四个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进口总额加出口总额等于进出口总额,而出口总额减进

1978 — 1985 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表 12-1 金 额 单 位 :亿 美 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进出口差额 (+顺差,-逆差)

1978 年

206.4

97.5

108.9

-11.4

1979 年

293.3

136.6

156.7

-20.1

1980 年

378.2

182.7

195.5

-12.8

1981 年

440.2

220.1

220.1

0

1982 年

416.3

223.5

192.8

+30.7

1983 年

436.2

222.3

213.9

+8.4

1984 年

535.5

261.4

274.1

-12.7

1985 年

696.0

273.5

422.5

-149.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78 — 1980 年为对外贸易业务统计, 1981 —

1985 年为海关统计。

口总额又等于进口差额。在这一锁链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出口总额。这是因为,人一个国家来讲,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的规模与水平,主要取决于出口贸易,显然是缺乏基础的。因此,当我们对进出口贸易额进行分析时,必须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现举例说明如下:从上表数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1985 年,七年间进

1985 年我国以日本、美国和欧洲共同体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表 12-2 金 额 单 位 : 亿 美 元

国别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进出口差额 (+顺差,-逆差)

日本

61.09

150.35

-89.26

美国

23.52

50.90

-27.38

欧洲共同体

22.54

61.09

-38.55

比利时

1.61

2.74

-1.13

丹麦

0.72

1.06

-0.34

英国

3.54

7.46

-3.92

联邦德国

7.34

24.07

-16.73

法国

2.24

7.13

-4.89

爱尔兰

0.07

0.07

0

意大利

2.94

9.10

-6.16

卢森堡

0.03

0.40

-0.37

荷兰

3.26

2.73

+0.53

希腊

0.21

0.66

-0.45

葡萄牙

0.04

0.16

-0.12

西班牙

0.54

5.51

-4.97

加拿大

2.35

11.59

-9.24

澳大利亚

1.87

11.34

-9.4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86 年。

出口总额总共增加了 489.6 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 70 亿美元。其中:出

口总额增加了 176.0 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 25.1 亿美元。;进口总额增加了

313.6 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 44.8 亿美元。即进口贸易增长的幅度大于出口贸易增长的幅度。从进出口差额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78—1980 年)略有逆差;第二阶段(1981 年)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基本平衡;第三阶段(1982—1983 年)略有顺差;第四阶段(1984—1985 年) 由 1984 年的略有逆差到 1985 年的巨额逆差。为此,应进一步分析原因。从表 12-2 数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985 年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主要是由于对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所造成。

构成和比重的分析 在对外贸易统计中,研究现象的内部构成和比重,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研究我国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与位次的变化情况 我国的对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的出

口,就是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因此,在计算世界总贸易额时,决不能像计算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那样,是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加进口总额之和, 而应该是所有国家的出口总额之和,或是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之和。为了更好地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我们除了需要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综合分析以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在世界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与位

次,以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例说明如下:

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位次

表 12-3 金 额 单 位 : 亿 美 元

年份

世界出口总额

中国出口总额

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

位 次

1976 年

9933

68.6

0.69

34

1977 年

11269

75.9

0.67

30

1978 年

13009

97.5

0.75

32

1979 年

16440

136.6

0.83

32

1980 年

19978

182.7

0.91

28

1981 年

19767

220.1

1.11

21

1982 年

18457

223.5

1.21

14

1983 年

18116

222.3

1.23

17

1984 年

19038

261.4

1.37

17

1985 年

19304

273.5

1.42

17

世界出口总额资料来源:

1976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编制的《国际贸易和发展统计手册》;

1977 — 1985 年按联合国《统计月报》。

中国出口总额资料来源:

1976 — 1980 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外贸易业务统计;

1981 — 1985 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海关统计。

从上表数字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1985 年我国的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由 1976 年的 0.69%上升到 1.42%;而在世界出口国中的位次,也已由第 34 位上升到第 17 位。但总的来讲,我国出口贸易的规模与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四化建设的需要。而它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与位次,对一个拥有 11 亿人口的大国来讲, 也极不相称。因此,国务院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外汇短缺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将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出口贸易是我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决定着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制约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程,是关系对外开放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的出口总额仅占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 10%左右,只要各级领重视,各部门、各地区密切配合,并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努力扩大出口,潜力还是很大的。

二、研究进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情况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给对外贸易所规定的任务而有所变化。因此,经常地研究进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情况,是海关统计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关统计的商品分类,是根据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实际情况,并参照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共分为 10 大类、63 章、235 组, 基本上是按照进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自低级到高级来编排的。即首先是按原材料,其次是按半制品,最后是按制成品来编排的;同时,也适当考试到商品的自然属性。这样,就为进一步对统计资料进行经济分析和国际资料的

对比创造了条件。现举例阅明如下:

从下表数字中可以看出,1987 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有了明显的变化。在进口商品中,属于原料性质的初级产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 1986 年的 13.17%上升为 16%;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86 年的 86.83%下降为 84%。其中特别是轻纺和金属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两大类商品下降尤为时显。在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86 年的 36.43%下降为 33.55%;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86 与与 1987 年我国进出口商品构成

表 12-4 单 位 :%

商品类别

进口商品构成

出口商品构成

1986 年

1987 年

1986 年

1987 年

总 额

初级产品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草

非食用原料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

工业制成品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和金属制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其他轻工杂品

其他未分类商品

100.00

13.17

3.79

0.40

7.33

1.17

0.48

86.63

8.79

26.09

39.11

4.37

8.47

100.00

16.00

5.65

0.61

7.68

1.25

0.81

84.00

11.59

22.51

33.80

4.35

11.75

100.00

36.43

14.38

0.38

9.40

11.90

0.37

63.57

5.60

19.02

3.54

15.99

19.42

100.00

33.55

12.12

0.44

9.26

11.52

0.21

66.45

5.67

21.73

4.41

15.91

18.73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1988 年。

1986 年的 63.57%上升为 66.45%。由此可见,今后应根据治理整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即在出口方面,除了继续发展传统产品出口以外,努力扩大轻纺产品、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以及深度加工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并且要更新花式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进口方面,要严格限制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的进口,控制一般机电产品和物资的进口,把有限的外汇集中用于保证国家重点生产建设的重要设备和物资的进口上,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三、研究进出口贸易国别比重的变化情况进出口贸易额的分国别(地区)

统计,是反映我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我国与哪些国家(地区)进行了贸易,进出口的规模有多大,以及

1984 年与 1987 年我国同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表 12-5 金 额 单 位 : 万 美 元

国别或地区名称

进出口总额

比重(%)

1984 年

1987 年

1984 年

1987 年

总 额

5354860

8265266

100.00

100.00

亚 洲

3120012

4798090

58.27

58.05

其中:港澳地区

1021907

2275080

19.08

27.53

日本

1392158

1647248

26.00

19.93

东盟五国

294363

437644

5.50

5.29

约旦

133075

138683

2.49

1.68

非 洲

123413

162093

2.30

1.96

欧 洲

993591

1907016

18.56

23.07

其中:欧洲共同体

588162

1115295

10.98

13.49

民主德国

24533

54640

0.46

0.66

波 兰

27817

86156

0.52

1.04

罗马尼亚

76757

82745

1.43

1.00

苏 联

132696

251868

2.48

3.05

拉丁美洲

165336

173338

3.09

2.10

其中:巴西

83916

69524

1.57

0.84

北美洲

786618

967550

14.69

11.71

其中:加拿大

139617

180704

2.61

2.19

美国:

647001

786845

12.08

9.52

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139982

193874

2.61

2.34

其中;澳大利亚

117983

162001

2.20

1.96

其 他

25908

63305

0.48

0.7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85 、 1988 年。

各个国家(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等等。因此,需要经常地研究进出口贸易国别(地区)比重的变化情况。

目前,我国海关统计的国别分组,是先按世界政区划分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等 6 个组。然后,在各组中列出具

体国别。现举例说明如下:(见表 12—5)

从上表数字中可以看出,1987 年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为港澳地区、日本、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国、东盟五国、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约旦、波兰、罗马尼亚、巴西和民主德国。它们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我国全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84 年的 87.4%上升为 1987 年的 88.18%;相反, 对其他经济上不发达的亚、非、拉国家的贸易,由 1984 年的 9.03%下降为 1987 年的 6.84%。为了开创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到本世纪末进出口贸易总额翻两番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对港澳地区、日本、西欧、美国、东盟五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贸易的同时,大力开拓和发展同中东、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扩大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并欢迎台湾省工商界人士同大陆直接通商。

对现象进行动态分析 在马克思列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利用各个不同

历史时期的统计数字,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 是统计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

对现象进行动态分析,首先需要编制时间数列,计算一系列动态分析指标。常用的动态分析指标一般有:发展水平、增减量、平均增减量、发展速度、增减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减速度等几种。现举例说明见表 12-6。

动态分析指标计算表

表 12-6

年份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增减量(亿美元)

发展速度(%)

增减速度(%)

逐 期增减量

累 计增减量

环 比发展速度

定 基发展速度

环 比增减速度

定 基增减速度

1980 年

378.2

100.0

1981 年

440.2

62.0

62.0

116.4

116.4

16.4

16.4

1982 年

416.3

-23.9

38.1

94.6

110.1

-5.4

10.1

1983 年

436.2

19.9

58.0

104.8

115.3

4.8

15.3

1984 年

535.5

99.3

157.3

122.8

141.6

22.8

41.6

1985 年

696.0

160.5

317.8

130.0

184.0

30.0

84.0

1986 年

738.5

42.5

360.3

106.1

195.3

6.1

95.3

1987 年

826.5

88.0

448.3

111.9

218.5

11.9

118.5

1988 年

1,027.9

201.4

649.7

124.4

271.8

24.4

171.8

资料来源: 1980 — 1987 年的进出口总额,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1988 年; 1988 年的进出口总额,根据国家统计局发表的《关于 198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从表 12-6 数字中可以看出,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的

工农业年总产值从 1980 年至 2000 年要达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的鼓舞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80 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 378.2 亿美元,而到了 1988 年,就增加到 1,027.9 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 13.3%(超过了工农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 7.2%的速度),使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短短的八年中,翻了 1.47 番。这是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各方协作的结果。展望未来,到本世纪末,我们将充满信心提前实现外贸翻两番的任务,为四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编制对外贸易指数

对现象进行动态分折,除了计算动态分析指标以外,还需要编制对外贸易指数。对外贸易指数的种类很多,现仅介绍以下几种:

一、个体指数

个体指数是说明某一种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和价值变动情况的一种相对指标。它通常用计算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而得,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现举例说明见表 12-7。

个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单项商品的进出口物量指数Kq

= q1 ;

q

单项商品的进出口物价指数Kp

0

= p1 ;

p

单项商品的进出口物值指数Kqp =

0

q1p1 。

q0 p 0

式中:q0 代表该项商品基期的进出口数量; q1 代表该项商品计算期的进出口数量; q0 代表该项商品基期的进出口价格;

1984 年我国十种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和价值个体指数计算表

表 12-7 金 额 单 位 : 人 民 币 万 元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83 年

1984 年

指数(%)

数量

价格(元)

金额

数量

价格(元) 金额 数量 价格(元) 金额

q0

q0

q0p0

q1

q1

q1p1

q 1

q 0

p1

p0

q 1 p1

q 0 p 0

(1)

(2)

(3)

(4)

(5)

(6)

(7)

(8)

(9)

活猪

万头

321

141

45261

308

153

47124

96.0

108.5 104.1
粮食

万吨

115

538

61870

319

510

162690

277.4

94.8

263.0
罐头

403677

1717

69311

402385

2128

85628

99.7

123.9 123.5
茶叶

125062

3680

46023

145242

4787

69527

116.1

130.1 151.1

万吨

686

88

60368

704

91

64064

102.6

103.4 106.1
原油

万吨

1482

386

572052

2201

427

935425

148.5

110.1 163.5
成品油

万吨

491

530

260230

570

551

314070

116.1

104.0 120.7
棉布

万米

137140

1.12

153597

173255

1.43

247755

126.3

127.7 161.3
真丝绸段

万米

10250

4.97

50943

10230

5.66

57902

99.8

113.9 113.7
服装

万件

45649

5.10

232810

55389

6.11

338427

121.3

119.8 145.4

资料来源:各项出口商品的数量和平均价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1985 年海关统计。

p1 代表该项商品计算期的进出口价格; q0p0 代表该项商品基期的进出口金额; q1p1 代表该项商品计算期的进出口金额。

上式中,分子和分母相比而得的相对数,说明单项商品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分子和分母相减的差额,说明单项商品变动的实际内容。例如:

活猪的出口物量指数:

K = q1

q 0

= 308 × 100% = 96% ;

321

活猪的出口物价指数:

K = p1

p0

= 153 × 100% = 108.5% ;

141

活猪的出口物值指数:

Kqp =

q1 p1

q0 p0

= 47,124 × 100% = 108.5%;

45,261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1984 年与 1983 年比较,活猪的出口数量减少了4%(即:100%-96%=4%),而出口价格上涨了 8.5%(即:108.5%-100%=8.5%),

这说明该项出口商品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从绝对数来看,出口数量减少了 13

万头,出口价格每头上涨了 12 元,这说明该项出口商品变动的实际内容。由于这两种原因综合的结果,使计算期活猪的出口金额比基期增长了 4.1%(说明该项商品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增加了 1863 万元(说明该项商品变动的实际

内容)。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q1 × p1 = q1 p1

q0 p0 q 0 p0

96%×108.5%=104.1%

二、总指数总指数是说明全部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和价值变动情况的一种相对指标。现分述如下:

(一)进出口物值指数。

进出口物值指数,是说明全部进出口商品价值变动情况的一种相对指标。它实际上是计算期全部进出口商品的总额与基期全部进出口商品的总额之比,所以,也称进出口贸易额总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进出口物值指数K qp

= ∑ q1 p1

∑ q 0 p0

式中:q0 代表基期进出口商品的数量; q1 代表计算期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p0 代表基期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p1 代表计算期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Σ表示总和的符号。

现仍以 1984 年我国十种出口商品为例,说明其计算方法:

1984 年我国 10 种出口商品的贸易额总指数计算表

表 12-8 金 额 单 位 : 人 民 币 万 元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83 年

1984 年

数量

价格(元)

金额

数量

价格(元)

金额

q0

p0

q0p0

q1

p1

q1p1

(1)

(2)

(3)

(4)

(5)

(6)

活 猪

万头

321

141

45261

308

153

47124

粮 食

万吨

115

538

61870

319

510

162690

罐 头

403677

1717

69311

402385

2128

85628

茶 叶

125062

3680

46023

145242

4787

69527

续 表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83 年

1984 年

数量

价格(元)

金额

数量

价格(元)

金额

q0

p0

q0p0

q1

p1

q1p1

(1)

(2)

(3)

(4)

(5)

(6)

万吨

686

88

60368

704

91

64064

原 油

万吨

1482

386

572052

2201

425

935425

成品油

万吨

491

530

260230

570

551

314070

棉 布

万米

137140

1.12

153597

173255

1.43

247755

真丝绸缎

万米

10250

4.97

50943

10230

5.66

57902

服 装

万件

45649

5.10

232810

55389

6.11

338427

合计(Σ)

1552465

2322612

根据上表资料,1984 年我国 10 种出口商品的贸易额总指数为:

Kqp =

Σq1 p1

Σq 0 p0

= 2322612 × 100% = 149.6%

1552465

Σq1p1-Σq0p0=2322612-1552465=770147 万元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1984 年这 10 种出口商品的总额比 1983 年增长了

49.6%,增加了 770147 万元。但这还很不够,因为出口总额的变动,主要是由构成它们的出口商品数量和出口商品价格两个因素共同变动的结果所决定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计算出口物量指数和出口物价指数。这就涉及到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问题。

(二)进出口物量指数

进出口物量指数,是说明全部进出口商品数量变动情况的一种相对指标。

在计算进出口物量指数时,用价格加权。例如在计算出口物量指数时, 用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加权。这样价格高的商品,其出口量的变动在指数中的影响就大;价格低的商品,其出口量的变动在指数中的影响也就小。因此, 出口物量指数就可以用来反映全部出口商品数量的综合变动情况。计算进出口物量指数,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基期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作为权数,另一种是采用计算期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作为权数。现分述如下:

出口物量指数:

K = ∑ q1p 0

∑q 0 p0

= 2,078,600 × 100% = 133.89%

1,552,465

Σq1p0-Σq0p0=2,078,600-1,552,465=526,135 万元

这个指数的意义就是假定 1984 年出口的各种商品价格和 1983 年一样,

则 1984 年的出口数量比 1983 年增长了 33.89%,增加了 526,135 万元。(其计算表,请见下表 12-9。)

在计算进出口物量指数时,除了可以用基期价格加权以外,还可以用计算期价格加权:

出口物量指数:

K = ∑ q1p1

∑q 0 p1

例一

= 2,322,612 × 100% = 132.77%

1,749,389

Σq1p1-Σq0q1=2322612-1749389=573223 万元

1984 年我国 10 种出口商品的物量指数计算表

(按拉斯拜尔公式计算,以 1983 年为 100)

表 12-9 金 额 单 位 : 人 民 币 万 元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出口商品数量

基期出口商品价格(元)

基期实际出口贸易额

按计算期出口量基期价格计算的假定出口贸易额

1983 年

1984 年

q0

q1

p0

q0p0

q1p0

(1)

(2)

(3)

(4)=(1)×(3)

(5)=(2)×(3)

活猪

万头

321

308

141

45261

43428

粮食

万吨

115

319

538

61870

171622

罐头

403677

402385

1717

69311

69090

茶叶

125062

145242

3680

46023

53449

万吨

686

704

88

60368

61952

原油

万吨

1482

2201

386

572052

849586

成品油

万吨

491

570

530

260230

302100

棉布

万米

137140

173255

1.12

153597

194046

真丝绸缎

万米

10250

10230

4.97

50943

50843

服装

万件

45649

55389

5.10

232810

282484

合计(Σ)

1552465

2078600

资料栏 计算栏

这个指数的意义就是假定计算期和基期的出口商品都是按 1984 年的价格计算,1984 年的出口数量比 1983 年增长了例二

1984 年我国 10 种出口商品的物量指数计算表

(按派熙公式计算,以 1983 年为 100)

表 12-10 金 额 单 位 : 人 民 币 万 元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出口商品数量

计算期出口商品价格(元)

按计算期价格基期出口量计算的假定贸易额

计算期实际出口量贸易额

1983 年

1984 年

q0

q1

p0

q0p0

q1p0

(1)

(2)

(3)

(4)=(1)×(3)

(5)=(2)×(3)

活猪

万头

321

308

153

49113

47124

粮食

万吨

115

319

510

58650

162690

罐头

403677

402385

2128

85902

85628

茶叶

125062

145242

4787

59867

69527

万吨

686

704

91

62426

64064

原油

万吨

1482

2201

425

629850

935425

成品油

万吨

491

570

551

270541

314070

棉布

万米

137140

173255

1.43

196110

247755

真丝绸缎

万米

10250

10230

5.66

58015

57902

服装

万件

45649

55389

6.11

278915

338427

合计(Σ)

1749389

2322612

资料栏 计算栏

32.77%,增加了 573,223 万元(其计算请见表 12—10。) (三)进出口物价指数。

进出口物价指数,是说明全部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一种相对指标。

在计算进出口物价指数时,用数量加权。例如在计算出口物价指数时, 用出口数量加权。这样,出口数量大的商品,其价格变动在指数中的影响就大;出口数量小的商品,其价格变动在指数中的影响也就小。因此,出口物价指数就可以用来反映全部出口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情况。计算进出口物价指数,一般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计算期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作为权数, 另一种是采用基期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作为权数。现分述如下:

例一

1984 年我国 10 种出口商品的物价指数计算表

(按派熙公式计算,以 1983 年为 100)

表 12-11 金 额 单 位 : 人 民 币 万 元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出口商品价格(元)

计算出口数量

按计算期出口数量基期出口高品价格计算的假定贸易额

计算期实际出口贸易额

1983 年

1984 年

p0

p1

q0

p0q1

q1p1

(1)

(2)

(3)

(4)=(1)×(3)

(5)=(2)×

(3)

活猪粮食罐头茶叶煤 原油

成品油棉布

真丝绸缎

服装

万头万吨吨 吨 万吨万吨万吨万米万米万件

141

538

1717

3680

88

386

530

1.12

4.97

5.10

153

510

2128

4787

91

425

551

1.43

5.66

6.11

308

319

402385

145242

704

2201

570

173255

10230

55389

43428

171622

69090

53449

61952

849586

302100

194046

50843

282484

47124

162690

85628

69527

64064

935425

314070

247755

57902

338427

合计(Σ)

2078600

2322612

资料栏 计算栏

出口物价指数:

Kp

= ∑ p1q1

∑ p0q 1

= 2322612 × 100% = 111.74%

2078600

Σq1p0-Σq0p0=1749389-1552465=196924 万元

这个指数的意义就是假定 1983 年各项商品出口量与 1984 年相同,1984 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了 11.74%,增加了 244012 万元。

在计算进出口物价指数时,除了可以用计算期出口数量加权以外,还可以用基期出口数量加权(其计算请见表 12-12。)

出口物价指数:

K = ∑ p1q 0

∑ p0q 0

= 1749389 × 100% = 112.68%

1552465

∑ q1q 0 − ∑ p0 q 0 = 1749389 − 1552465 = 196924万元

这个指数的意义就是假定 1984 年各项商品的出口数量和 1983 年一样,

1984 年出口价格比 1983 年上涨了 12.68%,增加了 196924 万元。上述三种指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指数体系,即:

进出口物值指数=进出口物量指数×进出口物价指数

为了保持指数体系的合理性,派氏价格指与拉氏物量指数具有一致性。因为:

K = ∑ q1 p1

∑ q 0 p0

= ∑ p1q1

∑ p0 q1

× ∑q 1p0

∑ q 0 p0

 价值 派天价 拉氏物

     

 指数 格指数 量指数

149.6% = 111.74% × 133.89%

其 分 子 与 分 母 的 差 额 为 :

∑ q1p1 − ∑ q0p0 = (∑ q1p1 − ∑ p0q0 ) + (∑q1p0 − ∑ q 0p0 )

770147 万元=244012 万元 526135 万元

例二

1984 年我国 10 种出口商品的物量指数计算表

(按拉斯拜尔公式计算,以 1983 年为 100)

表 12-12 金 额 单 位 : 人 民 币 万 元

商品名称

计量

出口商品价格(元)

基期出口数

基期实际出口贸

按基期出口量

单位

1983 年

1984 年

易额

计算期出口价格计算的假定

贸易额

p0

p1

q0

p0q0

p1q0

(1)

(2)

(3)

(4)=(1)×(3)

(5)=(2)×(3)

活猪

万头

141

153

321

45261

49113

粮食

万吨

538

510

115

61870

58650

罐头

1717

2128

403677

69311

85902

茶叶

3680

4787

125062

46023

59867

万吨

88

91

686

60368

62426

原油

万吨

386

425

1482

572052

629850

成品油

万吨

530

551

491

260230

270541

棉布

万米

1.12

1.43

137140

153597

196110

真丝绸缎

万米

4.97

5.66

10250

50943

58015

服装

万件

5.10

6.11

45649

232810

278915

合计(Σ)

1552465

1749389

资料栏 计算栏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1984 年我国 10 种出口商品的贸易额比 1983 年增长49.6%,增加了 770147 万元。这是由于出口价格上涨了 11.74%,使贸易额增加了 244012 万元;出口数量增长了 33.89%,使贸易额增加了 526135 万元的共同结果。

同样道理,派氏物量指数与拉氏价格指数也具有一致性。因为:

∑ q1p1

= ∑ q1p1 × ∑ p1q 0

∑q 0 p0 ∑ q 0 p1 ∑ p0 q0

 价值  派氏物  拉氏价

     

 指数  量指数  格指数

149.6%=132.77%×112.68%

其分子与分母的差额为:

∑ q1q1 − ∑ p0 p0 = (∑ q1 p1 − ∑ q0 p1 ) + (∑ p1q 0 − ∑ p0 q0 )

770147 万元=573223 万元+196924 万元

但是,拉氏物量指数与拉氏价格指数不具有一致性,而派氏物量指数与派氏价格指数也不具有一致性。所以,在同时地算物值指数、物量指数和物价指数时,两个指数体系的公式都要用。目前,在发表指数的 69 个国家中, 用拉氏公式计算物量指数、派氏公式计算物价指数的占 42%;相反的占 8%; 两者都用拉氏公式计算的占 28%;两者都用费暄公式计算的占 22%。

三、进出口比价指数和出口购买力指数(一)进出口比价指数。

进出口比价指数,也称贸易条件指数。它通常是通过出口物价指数和进口物价指数相比而得的一种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进出口比价指数 = 出口物价指数

进口物价指数

上式中,如果出口货物的单位价格上升比进口快,则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可以交换到更多的进口货物,贸易对本国有利;反之,如果出口货物的单位价格上升慢于进口,则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只能交换到更少的进口货物,贸易处于不利的地位。现举例说明如表 12-13:

1978 — 1984 年我国进出口比价指数计算表

(以 1970 年为 100)

表 12-13 单 位 :%

年份

出口物价指数

进口物价指数

进出口比价指数

(1)

(2)

(3)=(1)÷(2)

1978 年

236.7

177.1

133.7

1979 年

264.1

220.2

119.9

1980 年

293.8

257.8

114.0

1981 年

303.8

275.4

110.3

1982 年

282.0

245.8

114.7

1983 年

246.7

217.5

113.4

1984 年

251.4

222.5

113.0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1985 年

从上表数字中,可以看出;在这七年中,出口货物的单位价格上升得比进口快,一般均超过 10%的幅度,个别年份竟达到 33.7%,这说明贸易对我国十分有利。

(二)出口购买力指数。

进出口比价指数,只能反映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的价格地位,它没

有包括出口数量增减变化的因素在内。如果将进出口比价指数再乘上出口物量指数,就可以反映整个出口商品因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的升降而增减的购买力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出口购买力指数=进出口比价指数×出口物量指数

这个指数,既考虑了比价因素,又考虑了数量因素。若该指数大于 100%, 表示计算期的出口可以换回比基期更多的商品。若该指数小于 100%,则说明计算期的出口只能换回比基期更少的商品。现举例说明如表 12-14:

1978 — 1984 年我国出口购买力指数计算表

(以 1970 年为 100)

表 12-14 单 位 :%

年份

进出口比价指数

出口物量指数

出口购买力指数

(1)

(2)

(3)=(1)×(2)

1978 年

133.7

182.2

243.6

1979 年

119.9

228.8

274.3

1980 年

114.0

275.2

313.7

1981 年

110.3

304.3

335.6

1982 年

114.7

342.4

392.7

1983 年

113.4

398.2

451.6

1984 年

113.0

429.8

485.7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1985 年

从上表数字中,可以看出:自从 1978 年以来,我国的出口购买力指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即由 1978 年的 243.6%提高到 1984 年的 485.7%,几乎翻了一番。但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还要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