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植物学(第二版)下册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第七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浏览
54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1-09-08 03:36:13
第七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裸子植物在植物界中的地位,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它是保留着颈卵器,具有维管束,能产生种子的一类高等植物。
上一篇:
下一篇:
引 言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二)植物命名法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一)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
(二)每一种植物只有 1 个合法的正确学名。其他名称均作为异名或废弃。
(四)学名之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
(五)优先律原则
(六)学名之改变
(七)保留名(nomina conservenda)
(八)名称的废弃
植物学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一、蓝藻门 的一般特征
(二)繁殖
(三)分布
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丝状体的代表
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三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一、裸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裸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柄裸藻属(胶柄藻属)(Colacium)
三、裸藻门的分类地位
第四节 甲藻门(Pyrrophyta) 一、甲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甲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角藻属(Ceratium)
(三)枝甲藻属(Dinoclonium)
三、甲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一、金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金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锥囊藻属(钟罩藻属)(Dinobryon)
(三)金枝藻属(Phaeothamnion)
三、金藻门的分类地位
第六节 黄藻门(Xanthophyta) 一、黄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生殖
二、黄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气球藻属(Botrydium)
(三)无隔藻属(Vaucheria)
三、黄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七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硅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
三、硅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八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团藻属(Volvox)
(三)小球藻属(Chlorella)
(四)栅藻属(Scenedesmus)
(五)丝藻属(Ulothrix)
(六)石莼属(Ulva)
(七)刚毛藻属(Cladophora)
(八)松藻属(Codium)
(九)水绵属(Spirogyra)
(十)轮藻属(Chara)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九节 红藻门(Rhodophyta)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紫菜属(Porphyra)
(三)多管藻属(Polysiphonia)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十节 褐藻门(Phaeophyta)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二)海带属(Laminaria)
(三)鹿角菜属(Pelvetia)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十一节 藻类植物小结
(一)藻类细胞的演化
(二)藻类植物体的演化
(三)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
第十二节 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食用
(二)藻类与渔业的关系
(三)藻类在农业上的应用
(四)藻类在工业上的应用
(五)藻类在医药上的应用
(六)消除污染,净化废水
(七)藻类化石是探矿的指示生物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菌类(Fungi)
第一节 细菌门(Bacteriophyta) 一、细菌的特征
二、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三、细菌的繁殖
四、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附:放线菌(Actinomyces)
第二节 粘菌门(Myxomycota) 一、粘菌门的特征
二、粘菌门的主要类群
(一)粘菌纲
(二)根肿菌纲
三、粘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三节 真菌门(Eumycota) 一、真菌的通性
(一)真菌的营养体
(二)真菌的繁殖
(三)真菌的生活史
二、真菌门的主要类群
(一)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三)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四)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五)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三、真菌界的起源及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
四、真菌的经济意义
第三章 地衣(Lichens) 一、地衣的通性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二)地衣的构造
三、地衣的繁殖
(二)有性生殖
四、地衣的分类
(一)子囊衣纲(Ascolichens)
(二)担子衣纲(Basidiolichens)
(三)半知衣纲或不完全衣纲( Deuterolichens 或 Lichens imperfectii)
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第四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 一、苔纲的一般特征
二、苔纲的代表植物
(二)光萼苔属(Porella)
(三)角苔属(Anthoceros)
第三节 藓纲(Musci)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二、藓纲的代表植物
(二)黑藓属(Andreaea)
(三)葫芦藓属(Funaria)
第四节 苔藓植物小结 一、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起源于绿藻
(二)起源于裸蕨类
二、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二)苔藓植物在经济上的利用
第五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第一节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二、中柱类型
(一)原生中柱
(二)管状中柱
(三)网状中柱
(四)真中柱
(五)散生中柱
三、维管植物的分类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一)石松目
(二)卷柏目
第四节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第五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第六节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第七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一)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
(二)观音座莲目(Angiopteriales)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一)水龙骨目
(二)苹目(Marsileales)
(三)槐叶苹目(Salviniales)
第八节 古代蕨类举例
第九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蕨类植物的起源
二、蕨类植物的演化
第十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六章 孢子植物小结一、植物的起源
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
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第七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胚珠裸露
(三)具有颈卵器的构造
(四)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
(五)具多胚现象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
第二节 铁树纲(苏铁纲)(Cycadopsida)
第三节 银杏纲(Ginkgopsida)
第四节 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一)孢子体
(二)雄配子体
(三)雌配子体
(四)传粉与受精
(五)种子
三、分类及代表植物
(一)松科(Pinaceae)
(二)杉科(Taxodiaceae)
(三)柏科(Cupressaceae)
第五节 红豆杉纲(紫杉纲)(Taxopsida)
(一)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二)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三)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第六节 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opsida) [盖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一)麻黄科(Ephedraceae)
(二)买麻藤科(Gnetaceae)
(三)百岁兰科(Welwitschiaceae)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第八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具有真正的花
(二)具雌蕊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一)同一种性状,在不同植物中的进化意义不是绝对的
(二)各器官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一、木兰目(Magnoliales)
二、樟目(Laurales)
三、胡椒目(Piperales)
四、睡莲目(Nymphaeales)
五、毛茛目(Ranales)
六、罂粟目(Papaverales)
七、昆栏树目(Trochodendrales)
八、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九、杜仲目(Eucommiales)
十、荨麻目(Urticales)
十一、胡桃目(Juglandales)
(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
十二、壳斗目(Fagales)
十三、石竹目(Caryophyllales)
十四、蓼目(Polygonales)
十五、五桠果目(第伦桃目)(Dilleniales)
(一)五桠果科(第伦桃科)(Dilleniaceae) * K5 C5 A∞ G∞
十六、山茶目(Theales)
十七、锦葵目(Malvales)
十八、堇菜目(Violales)
十九、杨柳目(Salicales)
二十、白花菜目(Capparales)
二十一、蔷薇目(Rosales)
二十二、豆目(Fabales)
二十三、桃金娘目(Myrtales)
二十四、红树目(Rhizophorales)
二十五、檀香目(Santalales)
二十六、卫矛目(Celastrales)
二十七、大戟目(Euphorbiales)
二十八、鼠李目(Rhamnales)
二十九、无患子目(Sapindales)
三十、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三十一、伞形目(Apiales,Umbellales)
三十二、杜鹃花目(Ericales)
三十三、柿树目(Ebenales)
三十四、报春花目(Primulales)
三十五、龙胆目(Gentianales)
(一)龙胆科(Gentianaceae)① * K C A G
三十六、茄目(Solanales)
(三)菟丝子科(Cuscutaceae)
三十七、唇形目(Lamiales)
三十八、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三十九、桔梗目(Campanulales)
四十、茜草目(Rubiales)
四十一、川续断目 (Dipsacales)
四十二、菊目(Asterales)
四十三、泽泻目(Alismatales)
四十四、水鳖目(Hydrocharitales)
四十五、槟榔目(Arecales)
四十六、天南星目(Arales)
四十七、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四十八、莎草目(Cyperales)
四十九、姜目(Zingiberales)
五十、百合目(Liliales)
五十一、兰目(Orchidales)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一)起源的时间
(二)发源地
(三)可能的祖先
(四)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一、木兰亚纲(Magnoliidae)
二、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三、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四、五桠果亚纲(Dulleniidae)
五、蔷薇亚纲(Rosidae)
六、菊亚纲(Asteridae)
七、泽泻亚纲(Alismatidae)
八、槟榔亚纲(Arecidae)
九、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十、姜亚纲(Zingiberidae)
十一、百合亚纲(Liliidae)
Division Magnoliophyta 木兰植物门Class MAGNOLIOPSIDA 木兰纲
Class LILIOPSIDA 百合纲
第九章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第一节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一)细胞学资料概述
(二)细胞学资料在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第三节 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
(一)确定研究对象
(二)选择性状
(三)性状的编码
(四)原始数据的变换和标准化
(五)相似性概念的数量化
(六)分类运算
第四节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特征概述
(二)被子植物分类中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应用举例[按照达格瑞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植物学(第二版)下册》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