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柏目

植物体通常匍匐,有背腹面,匍匐茎的中轴上有向下生长的根托

(rhizopore),根托先端生许多不定根,叶为小型叶,有叶舌(ligule), 孢子叶通常集生成孢子叶球,有大、小孢子之分,孢子囊异型,大孢子囊产生 1—4 个大孢子,小孢子囊有多数小孢子。

卷柏目仅有卷柏属(Selaginella)一属。

卷柏属植物体分根、茎、叶 3 部分,茎匍匐或直立,匍匐生长的种类多数具根托,因根托为外起源,故可视根托是无叶的枝,先端生不定根,如翠云草[S.uncinata(Desv.)Spring]。直立茎的种类,通常在茎的基部生根。茎的内部构造分表皮、皮层和中柱 3 部分(图 5-12)。表皮无气孔。皮层与中柱间有巨大的间隙,是被一种疏松的辐射状排列的长形细胞隔开所形成的,这些细胞称为横桥细胞。中柱是简单的原生中柱到多环式管状中柱等的中间形式,有些种类的茎中具有 2 到多个原生中柱,本质部为梯纹导管。叶

为鳞片状,通常排列成 4 行,左右 2 行较大,称为侧叶,中央 2 行较小,称中叶,侧叶和中叶呈对生排列。直立茎类型的主茎上的叶,往往等大,螺旋状排列,如江南卷柏(S.mollandorfii Hieron.)。叶上面近叶腋处有 1 突出小片,称叶舌,其作用不明。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内,每个孢子叶上着生 1 个孢子囊,和石松一样,但孢子囊有大小之别(图 5-13),大多数种类的大小孢子叶,集生于枝的顶端,形成四方柱的孢子叶球。有些种的孢子叶是同形的,也有的是异形的。大小孢子叶的着生位置,有些种类是小孢子叶生在球的上部,大孢子叶生在球的基部,也有的种类二者相间成纵行排列。大孢子囊通常较大,一般只有 1 个大孢子母细胞能分列,产生 1—4 个大孢子;小孢子囊较小,产生许多小孢子。孢子的壁有瘤状、棒状或刺状等各种纹饰。

卷柏的大孢子萌发成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成雄配子体,其性的分化已经在孢子中形成。卷柏属的配子体极度退化,是在孢子壁内发育的,尤其是雄性配子体,当小孢子囊尚未开裂时,小孢子已分裂成大小 2 个,小的是原叶细胞(prolhallial cell),不再分裂(图 5-14);大细胞分裂几次形成精子器,其外面的 1 层细胞称精子器壁。卷柏的雄配子体是由 1 个精子器

和 1 个原叶细胞(营养细胞)所组成。精原细胞经过多次分裂产生 256 个精子,精子具双鞭毛,成熟后,壁破裂,精子游出。雌配子体的初期发育也是在大孢子壁内,同时也不脱离大孢子囊,大孢子的核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自由核,再由外向内产生细胞壁,成为营养组织,色绿,能进行光合作用,

其中有一部分突出于大孢子顶端的裂口处,产生假根,颈卵器生在突出部分的组织中,有 8 个颈细胞(排成 2 层),1 个颈沟细胞,1 个腹沟细胞和 1 个卵(图 5-15),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为胚(图 5-16)。胚的形态和发育与石松属相似。

现代生存的卷柏属植物约有 700 种,我国有 50 种以上,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一般生长在潮湿林下、草地或岩石上,也有少数比较能耐干旱的种类,如卷柏[S.tamariscina(Beauv.)Spr.](图 5-17)和中华卷柏[S.sinensis

(Desv.)Spr.](图 5-18),当环境干旱时,卷柏的小枝向内拳卷,遇潮湿时又伸展开来,所以卷柏俗称为还魂草。另外,常见的还有江南卷柏(图5-19)、翠云草、伏地卷柏(S.nipponica Franch et Sav.)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