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常绿乔木或灌木,髓心中部具树脂道。管胞具单列纹孔及 2 条或 1 条大型螺纹增厚。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基部有宿存芽鳞。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 交互对生或近对生,在侧枝上基部扭转排成两列。孢子叶球单性异株,稀同株;小孢子叶球 6-11 聚生成头状,每个小孢子叶球由 4—16 个小孢子叶组成, 各具 2—4 个(通常为 3)小孢子囊,小孢子球形,无气囊;大孢子叶变态为囊状珠托,生于小枝基部(稀近枝顶)苞片的腋部,成对组成大孢子叶球, 由 3—4 对交互对生的大孢子叶球组成大孢子叶球序。种子第二年成熟,核果状,全部包于由珠托发育成的肉质假种皮中,外种皮质硬,内种皮薄膜质, 胚具子叶 2 枚。染色体:X=12。
本科仅有三尖杉属(粗榧属)(Cephalotaxus)1 属,9 种。我国产 7 种,3 变种。常见的有三尖杉(C.fortunei Hook.f.)(图 7-16),叶长 4
—13 厘米,宽 3.5—4.4 毫米,先端渐尖成长尖头。小孢子叶球有明显的总
梗,长约 6—8 毫米。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较广。材质优良,富有弹性,可供制农具、文具、工艺等用;枝、叶、根、种子可提取多种植物碱,供制抗癌药物;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树冠优美,可作庭园树种。粗榧[C.sinensis
(Rehd. et Wils.)Li],叶较短,长 2—5 厘米,宽约 3 毫米,先端常渐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圆形,几无柄。小孢子叶球总梗长约 3 毫米。为我国特有树种,第三纪孑遗植物。分布很广。
三尖杉属在系统发育上与罗汉松属的原始代表密切相关,是罗汉松科与红豆杉科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在北半球的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中曾发现它们的代表。